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EHS中国 法规首页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

收藏

下载法规

我要纠错

条款摘要

资料来自公开网络,仅提供网友学习讨论使用

原文版权归原版权人拥有

发文字号:东府办〔2018〕6号

颁布部门: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法律效力:地方规范性文件

应用分类:职业健康类

颁布日期:2018-01-24生效日期:2018-01-24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东莞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年)》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24日

东莞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年)

  为加强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着力推进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和规范化建设力度,最大限度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发〔2016〕23号)、《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0号)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7-2020年)》(粤府办〔2017〕3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到2020年,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全面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格局。职业卫生监管水平显著提高,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重点职业病和新发职业病监测和评估预警能力不断提升,救治救助能力和工伤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病源头治理力度进一步增大,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断落实,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有效改善,职业健康监护有序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明显下降,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慢性职业性化学中毒、急性放射性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和手臂振动病等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一)用人单位主体责任不断落实。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8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80%以上,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均达到95%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以上。

  (二)职业病防治体系基本健全。建立健全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积极培育鼓励综合性医疗机构、临床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技术服务。推动职业病专科医院规划化建设,不断健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和监管网络,实现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培训全覆盖。鼓励具备条件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参与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控技术服务工作。市职业病防治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承担全市职业病诊断工作,统筹指导全市职业病防治技术工作。

  (三)职业病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健全监测网络,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的园区、镇(街)覆盖率达到100%。提升职业病报告质量,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达到100%。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预警,强化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支撑能力建设。

  (四)职业病防治基本信息全面掌握。建立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完善职业病信息互通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全面掌握产生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总数、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疑似或确诊职业病发病情况、享受职业病工伤保障待遇和救助等相关信息。

  (五)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健全全市化学中毒应急救治网络,定期举办全市应急救治演练,应急救治主要参与人员培训实现全覆盖,全市应急救援设备落实到位。

  (六)劳动者健康权益得到保障。劳动者依法应参加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救助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实现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商业保险等有效衔接,切实减轻职业病病人负担。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职业病源头治理和前期预防。开展全市职业病危害调查,全面掌握产生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行业类型、岗位设置、作业人员分布、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享受职业病工伤保障待遇情况等信息。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的淘汰、限制目录管理制度;引导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企业主动进行工艺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化学中毒(以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慢性职业性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正己烷中毒、1,2-二氯乙烷中毒为主)、手臂振动病等为防治重点,在轻工、机械、化工、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探索设立中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公益性指导与援助平台,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帮扶行动及职业病防治大型宣教活动,切实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加强对新发职业病危害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二)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督促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建立防治管理责任制,推动用人单位依法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施统一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提高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各环节的管理。强化用人单位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按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规范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识设置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组织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按照一人一档模式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积极配合相关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工作。

  (三)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建设,逐步健全监管执法队伍。大力提升基层监管水平,重点加强园区、镇(街)职业卫生监管执法能力和装备建设。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人群的职业健康管理。扩大监督检查覆盖范围,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建设项目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鉴定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职业卫生服务监督检查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职业病危害严重、改造后仍无法达标的用人单位,严格依法责令停止作业,或者依照法定程序责令停建、关闭。建立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并通报有关部门。注重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卫生监管中的作用。

  (四)加强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建设。结合我市职业人群和职业病危害分布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按照镇街覆盖、合理配置原则,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布局、规模、功能和数量。根据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好各类职业病防治机构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监测、评价、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健全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逐步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职业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工作。推进职业病专科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强职业病诊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大职业病救治相关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力度,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治技术水平。进一步优化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程序,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断与鉴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化学中毒事故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职业中毒应急救治水平。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增加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等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

  (五)全面落实救助保障措施。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督促用人单位在合同中明确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病危害防护等内容。在重点行业中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督促劳动关系双方认真履行防治责任。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推行工伤保险费率与职业病危害程度挂钩浮动制度。做好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商业保险等有效衔接,让职业病病人按规定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按规定及时给予救助。

  (六)推进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建立各部门职业病防治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统一数据规范与管理,逐步实现系统间各有关部门职业病防治信息的定时交换,推进部门和系统内现有信息系统的交流与共享。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与报告管理网络,以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职业卫生专项调查和职业病报告管理为基础,持续、系统、及时收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病病人工伤保险待遇和救助落实情况等相关动态信息。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做好防治工作。

  (七)加大重点职业病专项监测力度。逐步扩大重点职业病监测范围,通过对全市重点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与大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掌握全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发病规律与趋势,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了解不同行业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全市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控制的目标。

  (八)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健康千人千场”等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通过多部门联合举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新媒体的便捷性,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并针对我市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苯、铅、噪声、三氯乙烯、1,2-二氯乙烷,正己烷等)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有效增强广大劳动者职业病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规范培训、远程教育、集中宣教的形式,结合我市长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以及新发职业病危害形势,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推动“健康企业”建设,鼓励用人单位重视工作场所环境建设,营造有益于劳动者健康的作业环境。

  (九)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围绕严重危害我市劳动者健康的重点职业病,开展发病机理、职业健康损害、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等研究,将职业病防治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我市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对粉尘、噪声、手传振动、有机溶剂、重金属、电离辐射等传统职业病危害,以及非电离辐射、职业紧张和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引起的新型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新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防尘、防毒、防辐射、防噪声、防振动等综合治理适宜技术研究与推广。大力发展职业健康促进新技术,加强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病监测、预防控制和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园区、镇(街)要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实现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完善、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劳动者三方代表参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强化协同配合,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市卫生计生局负责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专项工作与调查,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市安监局承担职责范围内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职责,加强源头治理,负责职业病危害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加强职业健康检测评价等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市委宣传部负责统筹协调新闻媒体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工作,指导开展舆论引导和监督工作。市发改局负责将职业病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积极调整产业政策,限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支持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市经信局发挥行业管理职能作用,在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技术改造、推动过剩产能退出、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统筹考虑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配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申报制度。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我市中职、协助高职类学校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市科技局负责将职业病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纳入市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新技术等科研和成果推广。市公安局负责查处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因职业病危害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犯罪案件。市民政局负责将用人单位不存在或无法确定劳动关系,且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病人及其家属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市司法局负责组织向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提供法律援助。市财政局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的财政补助政策,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市人力资源局负责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和劳动合同签订。市社保局负责职业病病人的工伤认定,落实患职业病的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市住建局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市交通局负责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市国资委配合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市属企业依法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市工商局配合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督促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市总工会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参与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反映劳动者职业健康方面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关行业领域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协同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三)加大经费投入。市镇两级要根据职业病防治形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合理安排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加强对任务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人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保障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检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市镇两级要继续探索工伤保险基金在职业病预防、诊疗和康复中的作用,同时加大救助经费的投入保障力度。建立多元化的防治资金筹措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职业病防治领域。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镇两级要强化我市职业病防治和技术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各类职业病防治机构梯队建设,提高基层职业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加强对临床和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施职业卫生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培养职业卫生领域高端人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多、危害程度严重的用人单位,要强化专(兼)职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储备。

  (五)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配套政策。完善重点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等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案。

  四、督导与评估

  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督查和评价工作,2020年组织规划实施的终期评估,结果报市政府。各园区、镇(街),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明确本辖区、本系统职业病防治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分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

同地区相关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2024修订版)》的通知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东莞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工作指引》的通知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东莞市“共性工厂”项目建设规划(2024-2030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东莞市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的通知
关于印发《东莞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设置、排污许可和排水许可“多证合一”并联审批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东莞市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用活性炭更换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
致全市排污企业的一封信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
同专业相关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冬春季节和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告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通告
杭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认真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等16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同行业相关
关于印发如皋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组织做好2024-2025年度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
关于印发昆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鞍山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版)》《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通用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版)》的通知
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2024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