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庆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庆政办发〔2009〕2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中、省直单位,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大庆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九日 大庆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09~2011年) “十一五”以来,我市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整体形象迅速提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拉动内需、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扩大城市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把我市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以项目为牵动,以发展“石油文化、生态湿地、特色温泉”旅游产品为重点,利用三年时间,高标准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全面提高大庆旅游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塑造“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城市形象,使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旅游企业,促使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努力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以资源为依托、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充分整合大庆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地接旅游市场,巩固发展省际周边旅游,大力拓展国内旅游,逐步发展入境旅游,强化区域联动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壮大旅游经济。 坚持以项目为牵动、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石油文化、生态湿地、特色温泉”旅游品牌,辅之发展“农业观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草原风光”等旅游产品,突出打造国家级旅游精品。 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首位,保护性开发湿地、温泉资源,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贡献率、社会贡献率和生态贡献率。 (三)发展目标。 大力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把我市逐步建设成黑龙江省旅游强市和东三省区域旅游重点城市,努力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以20%和40%的速度增长。2009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亿元,实现增加值9亿元;2010年接待游客8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亿元,实现增加值12.6亿元;2011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实现增加值18亿元。 ——积极推进旅游项目建设。3年内,集中打造7大类37个重点旅游项目。2009年37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完成11个建设项目;2010年完善重点项目26个,完成11个;到2011年底,共完成建设项目32个,其他5个项目继续完善提升。 ——旅游景区实现提档升级。到2011年,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25家,其中新增2A级1家,3A级4家,4A级4家,5A级1家。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善。新增旅行社1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7家;新增星级宾馆1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以下7家;培育经济型酒店、假日连锁酒店20家,家庭旅馆80家;培育产销一体、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2009年达到6家,2010年达到10家,力争2011年达到20家,推出最具大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品牌10个;推出文化旅游精品5个,旅游文化载体5个。 ¬——新增旅游从业人员1.5万人,全省十佳导游员30个。 (四)总体布局。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以项目为支撑,构建“五大旅游板块”。即以让胡路区、萨尔图区为核心的石油文化红色旅游板块;以杜尔伯特县、林甸县、肇源县和龙凤区为核心的生态湿地旅游板块;以林甸县、杜尔伯特县和高新区为核心的温泉养生旅游板块;以大同区、红岗区为核心的农业观光旅游板块;以杜尔伯特县为核心的民族风情、草原风光旅游板块。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旅游精品,着力培育特色旅游品牌。 加快制定石油工业旅游发展规划、温泉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湿地旅游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培育打造“石油文化、生态湿地、特色温泉、农业观光、文化娱乐”等特色旅游品牌。 1.建设完善“四馆四园”项目。“四馆”,即“大庆博物馆”、“油田科技博物馆新馆”、“铁人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四园”,即开发论证“世界石油文化公园”项目,完成项目规划论证、资金筹集和项目启动工作;引导建设“大庆湿地公园”项目,将现有湿地景区进行配套完善,按标准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积极推进“松基三井纪念园”项目,引导其按照国家2A级旅游区(点)进行建设;全力实施“奥林匹克公园”项目,力争2010年全面建设完成,提升城市综合配套功能。 2.加快建设“六大湿地旅游精品”项目。即龙凤湿地旅游度假区、当奈湿地人居生态村、黑鱼湖生态园、鹤鸣湖旅游区、新华湖旅游度假村和莲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要逐年建设完善提升,拓展湿地综合开发功能。 3.全面启动“四大温泉旅游区”项目。即北国之春梦幻城、连环湖温泉旅游区、帝王温泉度假村和北国热带温泉旅游度假村 项目。搞好功能设计,加快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4.积极推进“四大农业观光旅游基地”项目。即大同农业观光旅游区、龙凤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让胡路银浪牧场生态园、红岗太平山农业观光园项目。在完善项目的同时,突出科普性、差异性、特色性。同时积极完善农村家庭旅馆等配套功能,实现既有娱乐性又有舒适性。 5.努力培育“文化娱乐旅游”载体。利用歌剧院、艺术宫、大雁戏楼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文化载体,将舞蹈诗剧《丹顶鹤》、《大荒的太阳》、歌舞晚会《经典永恒》、话剧《铁人轶事》等独具特色的大庆精品文化、通俗娱乐文化包装成为旅游项目,打造成大庆旅游线路的必选点,向旅游团队和广大游客推出。 (二)培育发展节庆经济,促进旅游经济。 1.继续举办好中国(大庆)湿地文化节,丰富节庆内容,以节为媒,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力争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节庆品牌。 2.积极培育县区特色节庆精品。重点发展好杜尔伯特县那达慕大会、肇源县莲花节、大同区采摘节,培育好林甸县生态泼水节、龙凤区观鸟节,引导好“雪地温泉节”、“冬季捕鱼节”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节庆品牌。 (三)开发旅游商品,培育大庆旅游消费市场。 1.进一步拓展商贸地区经济圈,在东西主城区规划建设2-3个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商贸服务中心,开发购物贸易型、文化体验型、休闲娱乐型、服务消费型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购物街区,引导综合型和个性化的旅游消费。 2.依托火车站、飞机场,建设大庆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开发建设杜尔伯特县民俗旅游商品一条街、肇源县鱼文化一条街、萨尔图区和让胡路区旅游购物休闲一条街等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场所。 3.积极引导企业研发旅游商品。在巩固“一滴油”、“苇编画”等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基础上,采取招标设计、有奖征集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大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再通过招商办厂规模生产,同时鼓励工业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文化团体自创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并推出一批档次高、工艺精致、携带方便、有大庆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4.创新旅游商品经营方式,开展连锁经营,引导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宾馆、进社区,培育壮大旅游商品消费市场;尽快启动大庆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通过引导游客参观文化产品创作室、生产车间、销售展厅等,拉动旅游文化产品的消费。 (四)加强市场营销,做大国内国际旅游市场。 1.巩固省内、市内旅游市场。加强区域联合,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形成市场共拓、信息共享、客源互送的合作伙伴关系。省内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齐齐哈尔、黑河、牡丹江、伊春为重点,链接推出黑龙江省西部“情系黑土地”黄金线路、自然涵养湿地风光三日游、温泉休闲养生度假三日游等3条省内优秀旅游线路。市内通过开展“大庆人游大庆”、“城乡和谐互动游”、“访铁人故里、游生态大庆”、“踏着铁人脚步走”等系列活动,突出石油文化、湿地探幽、温泉疗养、城市景观、民俗风情、休闲采摘等地域特色。推出大同八井子采摘、民俗风情一日游;大庆博物馆、龙凤湿地、黑鱼湖生态园、艺术宫观看演出休闲观光一日游;松基三井、铁人公园、铁人广场、王进喜纪念馆、石油技术博物馆、油田历史陈列馆石油文化二日游;大庆博物馆、鹤鸣湖、观赏苇编画生产工艺、天兴大厦温泉戏水一日游;杜尔伯特县博物馆、当奈湿地人居生态村一日游;当奈湿地、松林公园、五马沙坨、蒙古风情园民俗风情二日游;肇源古文化采风、莲花湖赏莲二日游;雪地温泉、黎明湖冰上乐园、飞天滑雪、不冻湖雾淞一日游等8条具有大庆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 2.大力拓展国内旅游市场。在巩固省内和东三省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积极运作、促进合作,把我市具有市场竞争力、发展潜力大的旅游产品融入全国旅游大市场。2009年以萨尔图机场建成通航为契机,以北京、上海、大连、广州为重点,锁定京津塘、华东五市、广东省等客源市场。培育和开拓客源目标市场。推出北京—吉林长白山—松原圣水湖畔—肇源古文化—杜尔伯特民族风情—大庆石油文化—哈尔滨欧陆风情“民俗风情之旅”、北京—伊春—大庆—齐齐哈尔“自然生态休闲之旅”、广州—北京—哈尔滨—大庆—大兴安岭“避暑养生之旅”、大连—沈阳—长白山—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东北中线之旅”、杭州—上海—南京—哈尔滨—大庆—大兴安岭林区“北方风情之旅”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到2011年,开拓国内优秀旅游线路5条。 3.积极培育国际旅游市场。完善石油文化、温泉、湿地旅游项目,利用2年时间,以特色温泉旅游产品为主打,面向俄罗斯市场,重点推出俄罗斯远东地区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黑河地质奇观—大庆市温泉疗养—哈尔滨市购物旅游线路;以生态湿地、民俗风情为主打,面向韩国市场,重点推出韩国(首尔)—沈阳—长春—哈尔滨—大庆东三省西线游;以石油文化、生态湿地为主打,面向日本市场,重点推出日本(东京、新潟)—大连—长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精品线路,实现与国际精品线路的有效链接。到2011年,逐步开发欧洲、美洲等国际旅游市场,打造大庆休闲旅游目的地。 4.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促销。加强媒体促销。借助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加大对“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旅游整体形象的策划、包装和宣传。开展活动促销。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促销活动,围绕湿地文化节,通过开展“游大庆”系列活动和旅游产品推介会宣传。实施区域联合促销。利用大庆与其他城市的友好关系,加强区域旅游联合促销合作。利用中介组织促销。通过协会、企业等中介组织促销实现客源互换,注重市内宣传和市场培育,在大庆电视台、油田有线台天气预报栏目做主要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在大庆电视台开通旅游专栏,在广播电台开辟旅游频段,在《大庆晚报》、《都市生活报》等设立旅游专版,重点宣传大庆旅游景点。同时,加强基础工作,不断丰富旅游宣传资料的内容和种类,突出新颖性、针对性和专业性,拓宽宣传渠道。 (五)壮大旅游企业,培育旅游企业集团。 主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国有大企业,扶持民营企业,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强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多元化发展。培育、扶持条件成熟的旅游企业集团上市。 (六)加强政策研究,构建旅游服务体系。 开展规范化建设,制定《大庆市旅游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大庆市入市旅游奖励办法》等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的旅游体系,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七)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积极筹建大庆市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设通往景区的旅游道路,开通重点景区的旅游观光巴士和专线车。继续完善旅游标识,在城市主干道和景区沿线,利用3年时间,完成100块旅游交通标识牌和40个城市旅游导览图的设立工作,健全完善旅游景区内部标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庆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和中直大企业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市财政、发改、交通、文化、城管、农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旅游业发展战略,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协商解决旅游发展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旅游经济统计体系,细化统计内容,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重点项目纳入全市年度重点建设工程,落实责任,分解任务,跟踪督查,突出成效。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对旅游业政策引导力度。市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每年确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节庆资金2500万元,县区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引导资金2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总体规划编修、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和旅游人才培养;用于支持和奖励旅游企业开展海外市场营销、旅游领域的创新创优、旅游地接市场培育;用于组织开展湿地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三)加强队伍建设。根据我市旅游发展需求,制订旅游人才培训计划,优化配置旅游教育资源,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支持大专院校开办旅游专业,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旅游技能实习基地、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和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加强旅游人才交流引进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诚信建设。加强旅游合同和旅行社投保责任制度管理,进一步治理“零团费”现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消费场所的经营行为,开展诚信旅游企业评选活动,建立旅行社公示制度。完善旅游诚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树立大庆旅游行业良好形象。 (五)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筹建大庆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重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完善各类旅游预订服务。建立旅游信息网络和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开通旅游服务热线,建立健全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附件:全市旅游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