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监测中心:
现将《2020年全局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
2020年3月26日
2020年全局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市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新形势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学深圳、赶深圳,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聚焦“攻山头”“稳阵地”主线,突出“双招双引”“15个攻势”主题,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服务高质量发展”主业,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强化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努力争先创优,以改革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队伍建设的“自身硬”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打铁”成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坚决完成“十三五”规划和“1+1+8”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搞活一座城”,努力打造绿水青山“青岛样板”,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环保力量。
主要目标指标为,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环境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任务。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1%;地表水国控点位全部达到考核目标,省控以上重点河流消除劣V类,县级以上本地水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总体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95%以上,胶州湾水质优良比例7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环境辐射水平保持天然本底水平;环境安全得到持续保障;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落实。
一、聚焦聚力“15个攻势”
将“15个攻势”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顶格协调,逐一深入研究、找准路径,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力调度推进,确保涉及到的各个攻势取得更大突破。以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为目标,对涉及的每项作战任务,不囿于定势,进一步创新路数打法,拿出真招硬招,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对牵头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硬仗、乡村生态振兴等任务,确保打赢、打好;对参与的工作任务,服从指挥,主动配合,坚决完成;对没有明确任务的,立足本职找准位置,做好策应,壮大全市攻势。
全力打好海洋攻势。落实海洋攻势和胶州湾及近岸海域污染攻坚战,坚决打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硬仗。坚持海陆统筹,溯源入海排污口,建立入海排污口名录,编制整治方案,分类精准整治。实施重点海湾总量控制制度,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发挥湾长制平台作用,进一步推进全市海湾管理保护。
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势。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平台作用,坚持“月调度、月督导、月通报”,坚持暗访抽查和专项检查,督导乡村生态宜居攻坚战各牵头部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调度督办,统筹推进,因村施策,多样化治理,将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到40%;推进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项目建设,巩固已完成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聚力打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机遇,探索研究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可持续的城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莱西争创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整合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重点支持平度、莱西两市村庄污水治理项目建设。通过实施明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清理违法违规项目、加强水质监测、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等系统整治,提升莱西湖污染防控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合力打好平安青岛建设攻势。通过开展不同层级、专项生态环境应急演练、更新完善环境风险源信息库、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实时监控的安装联网、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等措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能力。全年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及时稳妥处置。
协力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军民融合发展攻势、壮大民营经济攻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城市品质提升改善攻势。全面推行顶格协调、制度创新和流程优化。坚持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发挥环保审批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保红线、防风险作用,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健全工作统筹推进机制,聚焦突出问题,盯紧序时进度,全面落实“1+1+8”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胶州湾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治理和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8场标志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青岛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攻坚,落实强化攻坚“20条措施”,继续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动态分级管控。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等工作,持续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效果。切实发挥好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调度推进机制作用,综合运用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生态环境补偿、镇街空气质量排名等措施,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
切实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扩展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标准倒逼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标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筑牢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基础。深入排查入河(湖)排水口,以河流(湖库)水质达标为目标监督河(湖)长责任落实,织牢水环境监管网络。开展水源保护区划调整,深化城市和农村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排查整治,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工作,动态更新污染地块名录,确保土地安全利用。持续加强危险废物治理,全面推行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认真总结推广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经验,实现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推进董家口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建设。
以“四减四增”为突破口,从治标和治本两路发起猛攻,强化专班职能,强化目标指标约束,完善月调度、季通报、年评估和督导调研等工作制度,促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和农业投入结构,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推动从根本上解决燃煤、机动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三、全面发力“双招双引”
深刻认识“双招双引”在全市经济工作中的第一战场地位,充分发挥好生态环保领域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机制,重点引进国内外环保领域领军企业、环保新锐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扶持一批专特优精中小企业。搭建环保产业交流平台,力促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经济发展新动能。
建立重点企业走访联络和精准对接机制。研究确定“千企招商大走访”目标企业和对应走访企业,加强重点企业走访,着力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化骨干企业,促进先进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引进资本,促进领军企业、资本雄厚的国企与我市环保企业合作,做大做强市场;立足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推动环境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推动全市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对于有投资意向的重点企业,多次走访,深度对接,强化服务,力促项目落地。
树立平台思维,以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不断优化拓展“双招双引”平台,着力用好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论坛环境分会、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平台,拓展拓深青岛-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环保产业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生态环保先进技术交流和推广应用,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
建立生态环境领域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实现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的同频共振。积极对接全市高层次人才集聚行动,对生态环境领域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和项目,研究采取个性化支持措施大力引进。瞄准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城市和高校,靶向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重点任务的调度办理和情况通报。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制定出台青岛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全过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与生态环保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不断提高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能力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加强“三化三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流程再造,支持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制”环评审批改革工作,在部分行业实施“零增地”技改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豁免一批环境影响小、环境风险小的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加快建立“三线一单”制度,并推动落地实施,加强相关信息数据共享,服务企业,为企业环评提速增效。
由专业化管理向专业化服务转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出台实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6项政策,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推行网上办公、不见面审批,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及时提供服务。落实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政策措施。聚焦“一流服务”,对市场主体“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加强分类精准执法,面对执法对象既“亲”又“清”,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帮助企业解决环境焦点难点堵点难题,避免“一刀切”和简单粗暴执法行为。
五、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保持生态环保的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推动实施落实青岛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构筑更加完善的齐抓共管生态环保大格局。大力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用好生态补偿机制。贯彻青岛市县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要求,力促区市和镇街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落实。
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综合运用调度督导、催办督办、约谈问责等多种方式,抓好整改落实,确保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圆满收官,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年度整改任务按期完成。切实抓好省“1+1+8”污染防治攻坚战驻区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组织做好迎接新一轮中央、省环保督察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梳理排查整治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督察工作顺利开展。
持续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坚持铁拳铁规治污,强化环保、公安联勤联动,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做好执法公开、执法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增强执法规范性。落实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要求,找准定位,完善信用监管、分类精准执法等制度,实施互联网+环境执法,强化科技执法手段运用,创新科学监管方式,提高环境执法效能。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动排污许可证覆盖全市固定污染源。探讨实现青岛市碳排放达峰目标路径。印发实施《青岛市2020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计划》,确保完成省对我市下达的“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加大清洁生产推进力度,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
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责任,加强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环境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行正常、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防止二次污染。加强医疗废水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督促消毒处理、正常运行。组织做好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环境应急监测,及时分析应急预警监测结果。
六、强化生态环境支撑保障
统筹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开展“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加强中长期生态环境形势综合分析。与国家、省部署政策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开展《青岛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和《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修订立法调研工作。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要求,规范执法权限委托、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备案公示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贯彻实施。
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建设。实施生态环境信息资源整合,汇集各行业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建立完善全市生态环境资源目录服务体系。完成大气环境综合管理、水环境综合管理、网格化环境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等5个应用系统,建成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分析展示系统“一张图”,加快推进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共享,加强数据综合利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按照国家、省下达的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划定的监测事权范围,继续加强省控河流等重点水环境监测,开展全市重点水域调查;加强镇街空气站运营管理及排名通报;推进土壤及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深入开展监测科研,打造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海洋与生态监测、辐射监测三张名片。加强生物标准库建设,推动生态遥感技术及辐射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开发,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全国地级市前列。
加强环境信访工作。梳理排查突出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建立领导包案、主动约访等工作制度。通过集中交办、现场督办等办式,实现“一次办好”要求。打造“责任信访”示范点,提升基层规范信访工作水平,环境信访形势稳中向好。通过办理“两会”建议提案、行风在线、网络在线问政,局领导公开向社会和群众答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得到处理,信访积案有效化解。
加强生态环境宣传。充分发挥门户网站、传统媒体、微博微信及“新媒体”作用,提升信息发布的传播力,使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市民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继续开展“六·五”环境日等环保公益宣传和环保公众开放活动。深挖广树环保典型,策划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在电视栏目开设“生态环境在线”专题,主动曝光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群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用党建统领各项工作,强化抓党建就是抓全局意识,准确把握“打铁”与“自身硬”的关系,在工作中找问题、在党建上找原因,以“打铁”的成效检验“自身硬”。深入扎实开展“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整治,按照市纪委纪律检查建议工作落实方案要求,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把责任延伸压实到基层末梢,切实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健全、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警示教育不到位等问题。持续深化三年规范化建设成效,建设运转高效、活力充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机关党建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定,深入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创建“环保铁军”党建品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功能,抓好“统一战线”“双拥扶贫”等工作。
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聚焦选准用好搞活,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创造条件促进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加强干部轮岗交流,提高本领,防范廉政风险。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加快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坚决整治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好人主义,查摆分析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狠抓作风转变,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庸政、懒政问题。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贯彻落实不到位、矛盾问题突出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制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清廉之岛建设,建设生态环境廉政教育基地,强化廉洁从政教育监督。坚决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执纪问责,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