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佛山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市法制局反映。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佛山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增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应诉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参照《广东省人民政府行政应诉工作规则(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下列单位: (一)市、区、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二)市、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和直属机构; (三)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机关负责人是指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分管负责人。 本办法所称出庭应诉是指上述人员在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代表被告出庭,依法进行诉讼的活动。 第四条 市法制局负责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有关单位予以配合。 第五条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谁承办、谁应诉”。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为具体承办单位的行政机关负责人。 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受委托的行政机关负责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为受委托行政机关的负责人。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一)本单位本年度的第一件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 (二)重大、复杂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需要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对本单位行政执法活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 (四)同级政府要求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行政机关的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年在5件(包括本数)以上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不得少于2件。 第七条 发生行政诉讼案件后,行政机关原则上应依法委托本单位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和参与被诉行政行为调查、决定等熟悉案情与涉诉事务的工作人员代理应诉。确需委托律师应诉的,应同时委派1位本单位熟悉案情的工作人员参与,做好协同配合工作。 第八条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在出庭之前,行政机关负责人及其他出庭应诉人员应当积极做好应诉准备,依法履行举证、答辩等义务;在出庭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庭纪律,维护法庭秩序;在人民法院裁判后,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履行生效的行政裁判及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第九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应诉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及时整改,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行政应诉能力。 第十条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的各类司法建议,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告知出具司法建议的人民法院。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一)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本办法规定出庭应诉的; (二)因未依法履行应诉义务导致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的; (三)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决书、行政赔偿调解书等法律文书的; (四)对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的; (五)出庭应诉活动中存在其他违法、失职行为的。 第十二条 市法制局每半年向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情况,经整理后报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的行政裁判及调解书等法律文书之日起30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司法建议的处理情况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政府法制机构每半年对辖区内的行政诉讼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政府法制机构。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具体考核办法,由市法制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