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0年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至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11月29日,又是一个灰蒙蒙的天气。 打开北京市环保局网站,在空气质量日报中看到“11月28日12时—11月29日12时”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是:北京所有城区均为“良”,除东西、官园和植物园等少数城区的空气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外,其他大部分城区是可吸入物颗粒(PM10)。 但美国大使馆网站在其英文网页上公布的监测结果却大为不同。在11月29日凌晨1点—7点,美国驻华大使馆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发现,空气中PM2.5含量在45—52微克/立方米之间波动,空气质量指数(AQI)是117—128,分级为“对敏感人群不健康”;到晚上23点,PM2.5含量增加到15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为205,分级为“非常不健康”。 对此,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认为,这两者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中美采用了不同指标来量化评价空气质量:北京用的是API(空气污染指数),根据是PM10,美国大使馆用的是AQI,根据PM2.5,两者无法直接比较高低;美方数据是单一监测点,一小时数据,北京环保局数据是全市27个自动监测点,24小时的平均值。 那么该采用什么指标来量化空气质量更为准确?空气质量的描述能否更简明易懂? 11月16日,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细颗粒物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也就是说,PM2.5的数值有望出现在环保部门发布的每日空气质量报告中,即使这个数值的发布时间可能要到2016年。 民间自测 只有空调车内空气偶尔达到美国“优”标准 在所谓“达标天”,天空依然灰蒙蒙的情况让公众感到疑惑和担忧。就如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公众主观感受不完全一致”。于是,环保NGO和不少市民自发拿起空气检测仪器,走上街头,开始自测PM2.5,并通过网络发布民间PM2.5信息。 王女士有一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出于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她成了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检测中心的一名志愿者。今年7月18日,她带着检测器,上了公交车,从位于南三环的家到位于北京东三环附近的工作单位,还检测了10间办公室。 她一天自测的结果发现,上午空气中的颗粒物普遍比下午少,有烟尘排放源的场所(如吸烟室、烤羊肉串摊)颗粒物明显增多,而空调公交车比非空调公交车干净,地铁比马路上颗粒物少点但又比空调公交多。 她在空气质量记录里写道:以上结果看出,只有空调车内的空气偶尔达到美国人“优”的标准。多数时候,我们都生活在国标的健康空气和美国的不健康空气中。 与王女士的自测比较接近的是,去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们发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展示了长期来全球低于2.5微米的悬浮细颗粒(<PM2.5)分布状况。在这张2001—2006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PM2.5最高地区在北非和我国的华北、华东、华中。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我国这些地区的PM2.5全部高于50,甚至接近80。 官方说法 PM2.5污染加剧标准滞后 最近,公众对PM2.5的关注日益提高,并对环保部门公布API的准确性表示怀疑,为何公众如此关注PM2.5?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唐孝炎说,目前我国是全球灰霾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颗粒物中,即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是影响灰霾的主要物种,与大气能见度的关系最密切;PM2.5—PM10(即直径在2.5微米到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与灰霾的形成有关,但关联性相对较小。 “大气环境形势的变化,现有标准的局限性要求必须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臭氧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需要尽快修订。 |
前一篇: 法国数千人阻挠核废料入国
后一篇: 新西兰漏油事故再现零星漏油
4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1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