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国际森林年:中国履约面临严重挑战

国际森林年:中国履约面临严重挑战

2011-6-9 08:57 | 发布者: LPF2008 | 查看: 1893 | 评论: 1
摘要: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森林蓄积量要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1.66%。这对中国林业来说,是“十二五”两项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摆在人们面前的形势是严峻的。
国际森林年:中国履约面临严重挑战

  今年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年。刚刚过去的“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做出了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森林蓄积量要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1.66%。这对中国林业来说,是“十二五”两项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

  摆在人们面前的形势是严峻的。

  “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问题十分突出的国家。”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日前在全国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说。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1/5,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90%左右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在退化。

  由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等单位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9》也显示,长江水患的根源在于森林覆盖率下降,而目前这种局面尚未改观。

  巨大的反差

  今年以来,一系列有关“森林”的信号通过各种途径散发出来:

  1月24日,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在会见参加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届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时表示,森林问题既是生态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今年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国际森林年”,活动的主题是“森林为民”,旨在通过这一活动提高政府的政治意识,并激励人民的行动。

  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求是》杂志2011年第4期上撰文《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他提出的第一项重大工程就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在《求是》杂志今年的第3期上,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也强调,“森林作为重要的资源库,能够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林产品,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从地方上,也传出了不同以往的信号:

  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专门考察该省林业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称赞“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湖南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青山绿水已成为‘绿色湖南’建设最亮丽的名片”。

  2月15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武汉市江夏区青龙山森林公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首次提出了“绿色红线”的概念。他说,未来一定要抓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等关键性指标,守住这些“绿色红线”。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是29.32亿亩,森林覆盖率是20.36%。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许对照一下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图就清楚了。有记载表明,大约5000年前,也就是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森林和草原占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三,其中森林大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从东南向西北,大致是森林、草原及荒漠三个地带。这一时期的中国广阔的西南地区,全部被森林所覆盖。

 


资料来源:2010年林业经济运行状况报告

  但到了明清时期,人多地少的矛盾促使农业垦殖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展。由于人口压力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移民进入深山,砍伐森林种植玉米,致使山地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内地人闯关东、走西口,三北边疆地区出现过度开垦;华南与西南地区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土地垦殖高潮。

  这一时期,不少地方因滥垦滥伐滥牧,生态与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8.6%。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加大的植树造林的力度,到上世纪末,全国森林覆盖率恢复到16.55%,但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处于第120位;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量只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和八分之一。

  这也正是造成中国严重缺水和水土大量流失的问题所在。

  中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70、80、90年代,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分别扩展1560平方公里、2100平方公里、2460平方公里。

  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统计数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年流失土壤的总量达到50亿吨。过去50年,因水土流失而损毁的耕地达4050万亩,对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云南省昭通市的巧家县,在1958年大跃进中,因“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导致乱砍滥伐,森林锐减。据史料记载,炼钢、炼铁和办食堂耗费木材近12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54年的10.45%下降到1961年的9.27%,到1974年则下降到4.9%,森林覆盖跌入了历史的低谷。

  由此换来的是大自然无情的惩罚。据1987年卫星遥感航片判读测算资料,巧家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280.6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1.4%。每到雨季,泥沙伴着雨水汇入金沙江,江水褐黄色,当地老百姓形象地说:“金沙江变成了黄河”。

  解放初期,巧家县有山泉3020个,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有708个干枯;当地饮水困难人数1979年为52万人,2006年有70万农民饮水困难,238万余农民饮水不安全。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曾达到60%~85%。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0世纪一度降到10%左右,沿江两岸有些地方只有5%~7%,流域内生态环境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严重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的长治久安。

  多种问题交织


大兴安岭林区  供图/国家林业局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具有巨大的蓄水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森林蓄积量要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1.66%两项约束性指标。单就数字上看,森林蓄积量从目前的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4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36%增加到21.66%,变化并不大。

  但在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看来,“非常不容易”。他对记者说,“这相当于5年增长1.3个百分点,任务非常艰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也对记者表示,“要进一步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蓄积量,当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她解释说,一方面是森林资源质量、造林种苗质量亟待改进提高。我国现有林中,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珍贵阔叶树种的优质壮苗、大规格苗木供不应求,难以满足造林需要。一些地区追求近期经济效益,过多地使用杉木、马尾松等速生树种造林,林分单一。

  另一方面,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和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有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依然很大,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局部地区乱垦滥占林地问题严重。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及三北、南方石漠化及干热河谷等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成果巩固难。

  长江防护林工程是国家为改善长江上中游区域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全局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之一。但目前长江防护林工程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包括林分结构不合理。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介绍,这项工程建设以完成规划任务,消灭大面积荒山荒地为主要目标,很多地方在整地方式、造林方式和树种的选择中,沿用过去营造用材林的方法,较少考虑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需求。

  由于造林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的“四多四少”现象,没有实现乔灌草结合、多层次、多树种混交,这样的林分抵御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2008年,重庆云阳1.05万公顷长江防护林全部为重度灾情,林木死亡面积达73公顷。

  国家林业局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而2004年至2008年间,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万公顷,个别地方毁林开垦屡禁不止。

  这意味着,一些地区所谓的森林,其实与真正“森林”并非一个量级,远远不及国际公认的“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的定义。

  严格地说,这些地区的森林不过是由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组成的树林,其涵养水源、固碳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也需大打折扣。

  在造林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投资浪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表示,其实在林业的投资结构中,国家财政的投资是比较高的,接近50%。这就更需要加强资金管理。

  林业的主要抓手


中国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自然环境图。当时,森林约占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资料来源:《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

  据记者了解,为了确保完成“十二五”林业两项约束性指标,国家已经确定,未来五年,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我国将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这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

  贾治邦表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范围覆盖全国主要的生态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内容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等主要生态系统,构成了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

  “着力建设好这十大生态屏障,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战略重点。”贾治邦说。


  记者注意到,继去年国家林业局与重庆市共同启动了耗资百亿元的“森林重庆”项目之后,近来,国家林业局密集与各省市签署协议,细化分解和落实“十二五”林业两项约束性指标任务。

  2月25日,国家林业局与海南省政府签订《关于加快推进海南森林生态旅游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中国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正式落户海南。根据协议,国家林业局将发挥林业行业和森林资源管理优势、大力支持海南省发展热带森林生态旅游。

  3月4日,国家林业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建设广东现代林业强省框架协议。

  3月6日,国家林业局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共建“绿色陕西”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国家林业局将从政策指导、工程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绿色陕西”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4月22日,国家林业局与黑龙江省政府在哈尔滨签署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以推动黑龙江省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的目标。

  “层层分解任务,加大考核力度,才能确保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同步增长。”贾治邦说。

  而根据国务院去年通过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0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这又是一个更高的目标。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对此表示,下一步将分别编制国家、省、县三个层次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同时将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林地保护利用目标责任制。

  不过,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战略”课题组中方组长陈宜瑜院士看来,中国增加森林面积的空间并不大。他说,目前全国仅有11%的未利用地尚有转变为森林、草地或湿地的可能,但这些地方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改造不仅需要巨额投资,困难很大,而且还可能会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

  陈宜瑜认为,我国森林、草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必须尽快实现从“以增加面积为主”向以“提高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为主”的战略转变。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gaoss163 2011-6-9 09:40
森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