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厦门发布《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碳普惠机制顶层设计;同年9月,发布了《厦门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构建了涵盖方法学、场景、减排量、交易管理的全流程体系。ehs.cn 此外,厦门市早在2021年便率先设立了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和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累计完成海洋碳汇交易17万吨、农业碳汇28万吨,并创新“生态司法+蓝碳交易”模式。 碳普惠是一种通过量化个人、小微企业及社区的低碳行为,并将其转化为可交易的减排量或权益的激励机制,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 更通俗地来说,碳普惠就是“你减碳,我买单”的环保奖励机制,把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比如骑单车、垃圾分类)变成能换钱、换福利的“积分”,让环保不再只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实惠。
分布式光伏发电:覆盖装机容量1兆瓦以下、接入电压10千伏以内的中小型项目,通过捆绑申报降低参与门槛。 绿色生活行为:如垃圾分类、步行骑行、公交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生态保护创新:海洋碳汇、农业碳汇交易,以及“生态司法+蓝碳交易”等特色场景。
近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发改委于近日正式发布《厦门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运行碳普惠方法学(第一版)》,首次将厦门行政区内装机容量1兆瓦以下、接入电压10千伏以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碳普惠体系,允许年均减排量不超过1万吨二氧化碳的多项目捆绑申报,有效解决中小规模项目参与碳普惠门槛过高的问题。 以往中小型光伏项目因规模小、分布散,难以参与碳交易。如今,厦门推出《分布式光伏项目碳普惠方法学》,使得屋顶光伏不仅是清洁能源,更成了“屋顶上的绿色银行”。 在不久的将来,各类碳普惠方法学完善后,市民通过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方式减少的碳排放,通过科学核算后,可以转换为碳减排量,在碳普惠管理平台兑换商品和服务。真正的实现全民参与。
分布式光伏企业:加快布局中小型项目,利用捆绑申报降低交易成本;与社区、工业园区合作,打造"光伏+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传统制造企业:将碳积分纳入供应链管理,优先采购绿色供应商产品;参与海洋碳汇、农业碳汇项目,丰富企业碳中和路径。 数据管理优化企业: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确保数据可追溯(如保存电费单、运维记录);探索与碳普惠平台对接,实现减排量自动核算。 厦门碳普惠的突破,在于将宏大的"双碳"目标拆解成触手可及的生活选择。当居民发现"垃圾分类能换权益",企业看到"屋顶光伏能降本增收",绿色转型便从被动合规转为主动共赢。 未来,期待更多城市借鉴这一"厦门样本",让低碳生活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
前一篇: 未按规定报告、瞒报事故,3家单位被罚36.5万元!
后一篇: 中毒窒息,6死7伤!原因查明→
![]() 路过 |
![]() 雷人 |
![]() 握手 |
![]() 鲜花 |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