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媒体焦点 > 江豚或将面临灭绝厄运?

江豚或将面临灭绝厄运?

2012-5-11 10:52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1287 | 评论: 0 | 来自: 中国环境报
摘要:人为活动影响加剧,鱼类资源衰退,江豚数量迅速减少,如不加以防范,江豚重蹈白鳍豚灭绝命运将成为现实。长江江豚频频死亡,凶讯令人揪心:江豚这一“水中大熊猫”是否会快速步白鳍豚后尘,最终走上灭绝之路?
  人为活动影响加剧,鱼类资源衰退,江豚数量迅速减少,如不加以防范,江豚重蹈白鳍豚灭绝命运将成为现实。

  长江江豚频频死亡,凶讯令人揪心:江豚这一“水中大熊猫”是否会快速步白鳍豚后尘,最终走上灭绝之路?

  “真是不敢深想,因为这12头江豚只是被人们发现的部分。而按照以往经验,很可能还有因沉没、漂流、失踪而导致未能被发现的江豚尸体。”徐亚平说。

  而按照这一推断,江豚死亡数量将有可能超过12头。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它与白鳍豚是长江中的一对难兄难弟。随着白鳍豚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江豚就成为我国淡水水域唯一的胎生哺乳动物。

  曾在洞庭湖湖面捕鱼多年的老渔民们都视江豚为“湖神”——每到变天或湖面刮大风之际,江豚就会在浩瀚的湖面上成群结队来回跳跃。透过这一特殊信号,渔民们能择机安全返航,待风过之后再次出湖。如今,这些“湖神”或将面临灭绝的厄运。

  王克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此次死亡的江豚身长大多在1.3米~1.63米之间,雌性居多,年龄大约在4岁~6岁,相当于人类的20岁~30岁,正值青壮年,是繁衍生息的绝佳时期。这次大规模的江豚死亡事件,将对生活在洞庭湖的江豚家族带来致命打击。

  近20年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科学家们甚至担心,长江江豚或将重蹈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覆辙,成为下一个灭绝的淡水豚类。

  其实就在现在,江豚已然不可避免地在重复着白鳍豚的悲剧,它的种群数量正在逐年锐减。

  1991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根据多年在长江中下游对江豚进行考察的资料和收集到的标本进行研究,认为当时长江中下游江豚种群数量约为2700头。

  2006年,根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调查,在长江、洞庭湖、鄱阳湖这“一江两湖”江豚主要生存水域的江豚数量仅剩下1800头,其中长江1200头、鄱阳湖450头、洞庭湖150头。

  这个数字少于大熊猫,且江豚非正常死亡数也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濒危野生动物。于是,江豚也悲壮地获得了一个称号——水中大熊猫。

  2006年9月~2012年1月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洞庭湖及邻近水域的长江江豚进行了7次种群生态考察,数据显示,洞庭湖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年下降率为16.6%,整个长江下降率在每年5%~10%之间。

  2008年以来,江豚每年死亡的案例都在20起左右,今年更是来势汹汹,“一江二湖”接连发生江豚死亡事件。

  以洞庭湖为例,至2012年3月初江豚锐减至85头,而此次12头江豚死亡,则又宣告了洞庭湖的江豚只剩下了70多头。

  在采访中,专家分析,这样的数据意味着活动在这一水域的长江江豚很可能会在未来的10年~20年之间出现区域性灭绝。

  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办公室主任蒋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江豚的生存环境主要来自食物缺乏、传统的捕捞方式正在被违法和密集型的捕捞方式所取代、采砂船影响、水质整体状况恶化等4方面的威胁。

  “洞庭湖是个过水湖,鱼也是过水的鱼,我们不捞,也要被下游的人给捞光的,还不如自己捞呢。”在岳阳市人大一次专题讨论解决保护区内清除“迷魂阵”会议上,一位受邀参加会议的渔民代表如此陈词。

  渔民的发言反映了湖泊自然资源利用竞争的事实。洞庭湖短时间内在某些集中区域突发江豚集体死亡事件绝对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江豚是吃鱼的动物,现在洞庭湖四处可见成排的渔网,虽然湖中的鱼不至于被捕捞殆尽,但是“人豚争鱼”的现象颇为严重。

  在这里,一种赶尽杀绝的捕捞方式应运而生,那就是“电打鱼”。从三江口、洞庭湖盆内沟渠壕沟到四水入湖口所有的航道里,几乎都能够看到“电打鱼”船只的身影。所过之处,不管是鱼虾还是螺蚌尽数遭殃,即使江豚也无法避免。

  此外,当地人将洞庭采砂船戏称为“岳阳的航空母舰”群,洞庭湖口采砂船、运砂船及大型集装箱货轮等各类船只大量聚集,已形成一道江豚无法逾越的屏障,阻挡了江豚洄游路径,巨大的噪声更使江豚不敢洄游。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生性胆小的江豚甚至连洞庭湖大桥都不敢越过,使得洞庭湖江豚逐渐成为一个孤立的种群。

  “挖砂船的日夜挖掘,不仅直接危害江豚,而且把湖底砂子抽走,破坏了鱼类产卵、着床、孵化的湖床,造成洞庭湖鱼类资源的连年下降。”徐亚平说。

  据了解,每年东洞庭湖上有来自湘、鄂、川、渝、皖、赣、苏、浙、鲁等9省56县的7000多艘捕鱼船、1万多渔民在此生产生活,这个数字是上世纪50年代的2.5倍。

  这些渔民85%拥有迷魂阵、布围子、深水张网等工具。

  不久前,岳阳市对洞庭湖鱼类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洞庭湖现有鱼类品种仅有十几种,而在上世纪80、90年代,洞庭湖鱼类品种多达120种左右。

  鱼的种类数量在减少,捕捞总量也在连年下滑。洞庭湖水域的天然捕捞量由高峰期的每年12万吨降至目前的每年2万~3万吨。

  在徐亚平看来,江豚离奇死亡之后,湖面上已经基本看不到非法捕鱼的渔民,但矮围、迷魂阵、滚钩、海网,甚至毒、炸等毁灭性的捕鱼方式在洞庭湖区已经存在了20多年。

  “电打鱼、迷魂阵、挂钩、矮围,也可直接造成江豚受伤搁浅后死亡。”徐亚平分析认为,周边工矿企业的排污和血防灭螺导致水体受到污染,会导致江豚死亡;同时,大型运输船、采砂船螺旋桨直接打伤、打死江豚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鱼类资源衰退是导致长江江豚种群快速下降的最直接原因。但影响鱼类资源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原因都会造成鱼类资源衰退和江豚死亡,“但这些威胁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它们对江豚的危害是累加的。”

  “近5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这些因素呈现了加剧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异常气候频繁,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连续几年的干旱气候,给江豚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如不加以防范,极端气候事件可能最终导致江豚灭绝。”王丁非常担忧。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江豚, 灭绝, 厄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