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EHS中国 法规首页 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琼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琼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收藏

下载法规

我要纠错

条款摘要

资料来自公开网络,仅提供网友学习讨论使用

原文版权归原版权人拥有

发文字号:海府办〔2023〕18号

颁布部门: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法律效力:地方规范性文件

应用分类:污染排放与治理类

颁布日期:2023-06-27生效日期:2023-06-27

各镇人民政府、彬村山华侨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琼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琼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7日

琼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2022〕27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绿色转型,为我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琼海力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控碳、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让绿色低碳成为琼海的鲜明底色,聚焦效率引领、科技支撑、机制创新,全力争当滨海城市带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优等生”。

  (二)工作原则。

  统筹谋划,协调推动。坚持全市统筹,突出系统观念,强化总体部署,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鼓励各乡镇、各部门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全局性统筹平衡和政策协同,重点突破行业企业绿色转型问题,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

  节约优先,重点推进。坚持将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围绕城乡建设、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发挥技术、管理和工程的协同作用,推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碳效引领,数字赋能。以碳效为引领,以数字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打造碳达峰数智治理体系,着力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创新体系,以强度下降带动总量下降,形成低碳高效的紧凑型、集约型空间格局。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创新深化绿色金融的全方位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正确处理碳达峰和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系,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实现安全降碳。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碳达峰,通过探索具有琼海特色的达峰路径,以升级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结构高质量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特色优势新兴产业逐渐壮大,产业结构逐步现代化、绿色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稳步开展,能源供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经济体系实现循环化发展,产业体系完成现代化升级,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结构基本建立。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在全省前列。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如期实现全市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妥善处理好能源低碳转型和供应安全的关系,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减排增效,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积极推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1.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利用。充分挖掘可再生资源潜力,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完善新能源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发展并举,推动京能琼海潭门100MW农光互补项目、广东能源集团琼海塔洋渔光互补项目、琼海市国电投万泉镇政府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华能1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产业园区厂房、物流中心、学校、医院、居民建筑等可利用建筑屋顶,推进不同类型分布式发电项目,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规范化和有序发展;积极推进光伏与农业、渔业、林业相结合。推进风电资源规模化利用,探索推动分散式风电开发。科学推进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完善农林生物质和生活垃圾集运体系,优化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适度超前建设加氢基础设施网络,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探索氢能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并逐步实现向其他应用领域渗透。(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塔洋镇政府、潭门镇政府、中原镇政府、万泉镇政府、琼海供电局等)

  2.有序引导成品油和天然气消费。积极有序推广电能替代、可再生能源燃料、天然气和绿色氢能等清洁低碳能源,积极推进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实施“以电代油”,不断提高电气化率。加快应用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探索生物燃油在航空运输业的示范应用,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有序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优先满足民生用气需求,坚持“宜管则管、宜罐则罐、宜沼则沼”,有序推动天然气向乡村延伸。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和水路运输经营者船舶受电设施安装、匹配改造,支持海洋渔业作业船舶进行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改造更新。(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3.加快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电力体系。以现代电力能源网络与新一代信息网络为基础,依托数字化、智慧化等先进的前沿技术,不断提高电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资源,坚守安全底线,探索构建具有绿色高效、柔性开放、数字赋能等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开展微电网建设,促进微电网、局部电网与大电网协调发展,推动微电网参与大电网的频率/电压调节以及削峰填谷等,鼓励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应用,支持多元化的社会资源投资储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V2G)技术示范应用。持续提升需求侧管理能力,积极引导用户错峰用电,释放居民、商业和一般工业负荷的用电弹性。(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琼海供电局)

  4.科学合理做好能耗管控。建立能耗双控与区域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等工作计划的常态化、制度化联动机制,形成“发展战略实施+重大平台提升+行业能效引领+产业目录调整+投资项目监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用能预算管理制度,能源要素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通过汰劣上优、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等方式腾出用能空间。推动重点行业能效技术创新,推广一批先进高效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综合实施能量系统优化、电网节能降损、绿色高效制冷、节能产品惠民等工程建设。加强能耗监测预警,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琼海供电局)

  (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坚持产业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着力把产业升级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1.聚焦发展高端型大健康产业。以乐城先行区为产业发展轴心,支持乐城先行区引进和应用更多国际特许创新药械,培育壮大高端医美、气候疗养、康复体检等新业态。持续深化琼海主城区与乐城先行区的融合发展,做足做深“医疗健康+”文章,坚持在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城市配套和服务能力基础上,主动承接乐城产业外溢,打造高端医疗旅游产品。加快推进富海产业园区建设,推行“前店后厂”模式,积极引进研发中心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创新药产业,逐步打造成为集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高新技术等产业的有力载体,构建“医教研”深度融合生态圈,推动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保险”,对接乐城先行区,探索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多样化特药险落地。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在乐城先行区的覆盖面。(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塔洋镇政府、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

  2.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用足用活用好博鳌亚洲论坛“金字招牌”,积极提升会展经济平台效能。服务保障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对标“中国达沃斯”,推进“美丽乡村会客厅”建设,巩固提升已定址的高层次行业性会展,高标准规划会展产业园区,加大会展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动更多国际性、全国性品牌落户,用一流的行业服务水准打造一流的博鳌会展服务品牌。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积极谋划发展琼海城市IP,用好红色娘子军、万泉河、更路簿等独特资源,重点发展会展旅游、医疗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美丽乡村旅游、滨海度假旅游等五大旅游品牌,积极拓展旅游消费业态,做强风筝冲浪、高尔夫等顶级赛事训练基地,全力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区。加快布局航空服务业,深化博鳌机场临空经济区控规编制成果,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园区,支持航空运动、飞行培训、科研实验等通用航空业态蓬勃发展。(责任单位: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博鳌镇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培育壮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动热带种业发展,引进一批国外同纬度热带果蔬,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琼海新奇特水果”全国知名地理品牌,与中国热科院、上海农科院、华大基因等科研机构深化合作,构建“育繁推、产销游一体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试验区建设。引导槟榔产业转型发展,积极扶持油茶、沉香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疫病防控能力。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质转型,建设长坡镇海水养殖业提升改造治理项目,不断引导传统渔业养殖“进园”“上楼”;推进潭门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创建项目、潭门中心渔港升级改造项目和青葛渔港防波堤修复项目建设,引进社会资本,争取创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积极培育研发后半潜式潜捕、海上观光、沙滩露营等休闲渔业业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各镇(区)政府〕

  4.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创创新型城市,全面实施琼海市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工程,支持乐城先行区加快建设国家临床医学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先进技术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做大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平台,打造共享医工转化平台,构建良性医疗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级智能网联示范先导区建设,瞄准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产业,建设车联网重点实验室,推动车联网试点示范应用、产品技术创新、智慧交通建设以及产业集群培育,完善“博鳌—潭门—中原—乐城先行区”无人驾驶旅游观光商用示范运营。加快5G试点项目示范应用,持续推动数字琼海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国产化信息产业。(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

  (三)推进绿色宜居型城乡建设。

  坚持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建设领域全过程,统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提升,系统性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1.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形成“一核一带两翼”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从城市宜居性、开放空间体系设计、社会资源公平性、交通效率、能源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科学确定建设规模,避免土地低效利用和重复性建设,实现城市功能与低碳发展相结合。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增强城乡气候韧性,建设海绵城市。针对建设用地、耕地、工矿用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等地块进行布局和规模合理规划,加强生态岸段和生态海域保护。严格落实建筑拆除管理制度,在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杜绝大拆大建,利用滨海特色原生乡野风貌,注入红色革命、南洋、海洋、农耕等文化灵魂。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建造和维护技术手段,推动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构建服务便捷、配置完善、布局合理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加快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以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有条件的同步开展电气化改造,预留适宜的配电网容量,为接入更多零碳电力创造便利条件。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加强公共建筑用能监管,推动超过能耗限额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探索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碳排放监测监管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推广集光伏发电、储能、智慧用电为一体的新型绿色建筑,探索研究试行“光储直柔”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80%。(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推动城市运行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滨海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开展琼海市智慧监管中心项目建设,实现各类要素数字化、虚拟化、实时可视可控,通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助力城市绿色转型。适度超前建设城市感知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汇集各类地上、地表、地下数据,实现数字化多规合一,开展城市服务创新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温拌沥青、智能通风、辅助动力替代和节能灯具、隔声屏障等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产品。加大工程建设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动废旧路面、沥青、疏浚土等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照明等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管理运行体系日趋精细化,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调、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到2030年,基本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4.深入推行农村清洁化用能。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强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动新建农房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建立以屋顶光伏为主的农村新型能源供应系统,提高农村用能自给能力。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补齐农村地区电网薄弱短板,在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电气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需要。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打造琼海市会山镇加略村农村清洁化用能示范工程。到2030年,电能成为农村用能的主要方式,占比进一步提高。〔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镇(区)政府、琼海供电局〕

  (四)建设绿色交通发展体系。

  推动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构建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鼓励发展低碳交通运输装备,加快形成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生产方式。

  1.打造绿色高效综合交通体系。实施海南东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形成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港口等为支撑的“横、纵、支”串联,“海、陆、空”通达的立体交通体系,构建形成“431-30”交通出行圈。系统谋划城区交通网络优化工程、乡镇交通网大循环工程、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工程、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形成万泉河与东海岸构成T字形水路运输格局。科学规划建设城镇停车设施,加强充电、加氢、加气和公交站点等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管护机制,完善市、镇、村三级路长制。(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2.推动交通运输工具装备低碳化。推进老旧营运车辆淘汰更新,增购新能源公交车辆、新能源出租车、城乡物流配送厢式货车,加快推进社会运营交通领域清洁能源化,逐步实现公务用车的新能源汽车全替代。到2025年,全市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和氢燃料汽车应用示范试点。建设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公交场站、物流中心等公共区域的充电桩与充电站,形成高速公路和城乡充电网络。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老旧船舶,加快电、氢等新能源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推进船舶“油改气”工作,建设船用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发展天然气车船。落实《推进琼海市龙湾港岸电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龙湾港岸电建设,减少靠港船舶大气污染排放。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机场能耗中的占比,降低货物运输空载率。〔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政府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3.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高质量完成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市创建,加快推进枢纽协同,规划“2+2+N”的物流节点体系,进一步完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依托以龙湾港为核心的琼海海港枢纽体系,推动国际海运、海陆联运发展;依托博鳌机场发展陆空联运。推动城乡物流三级网点建设,完善智慧交通综合监管平台。积极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城市配送模式转变和服务升级,提升城市物流配送效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交通运输局)

  4.积极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出行。深入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城乡一体发展理念,重点推进城乡客运经营主体整合、公交线网优化、公交场站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加强公交运力投放与车辆更新,加快建设阳江、长坡、大路三个客运场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拓展货运、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管理、商业、司机之家等功能。科学规划城市慢行系统,加强慢行系统与周边公交站点和建筑物的无缝衔接,实现慢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到2030年,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更加普遍,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镇(区)政府〕

  (五)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坚持以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系统打造生态保护各要素共同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1.巩固生态系统碳汇成果。深化“多规合一”改革,统筹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立差异化自然生态空间管控措施,促进自然生态空间生态系统总体稳定。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强化固有林木保护,加强管理,严厉打击一切非法破坏林地行为。全面推行林长制,明晰责任,执行森林网格化管理机制。规范林业用地保护利用,加大林地征占用查验力度,严格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从源头严格控制林地过快消耗。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森林防火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各镇(区)政府〕

  2.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利用当地热带植物覆盖海岸带、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交通干线两侧,推进林荫道路建设。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加快推进城市公园、道路和住宅区绿地建设,提高公共绿地的均衡性,开展城市增绿工程。统筹城乡绿化,协同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宜居乡村绿化等工程,鼓励全民义务植树,推行“身边增绿”,培育城市“碳中和”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积极配合实施全省“蓝碳行动”计划,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结合海南麒麟菜自然保护区海草床、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工程,着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经济藻类养殖,建立人工藻礁增殖区,修复海藻场及生物环境,提升海洋碳汇能力。结合海洋牧场建设,试点研究生态渔业的固碳机制和增汇模式。〔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公路局、市农业农村局、各镇(区)政府〕

  3.挖掘农业固碳增汇潜力。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根本,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农业。实施作物品种替代,积极引入生物质炭土壤固碳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长期固碳能力。加强农田保育,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肥种植,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增加农业碳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替代计划,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与利用设施提档升级行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促进粪肥还田利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六)强化低碳科技创新支撑力。

  抢抓碳达峰窗口期,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依靠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示范引领资源型城市碳达峰科技创新行动。

  1.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聚焦绿色能源、工业节能降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低碳建筑、绿色智慧交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碳汇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引进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探索绿色建筑、绿色型材、生态环保、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场景,推动与传统行业碳中和需求深度融合,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引育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通过转让、许可、技术入股等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绿色低碳科技成果在琼海转化应用。(牵头单位: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2.完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生态。健全支持创新政策体系,完善新技术、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强化创新体系建设,统筹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强化协同创新,建设高效合作、协同有序的创新体系。聚焦创新链关键和薄弱环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多元治理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知识产权执法,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牵头单位: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3.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碳达峰相关重大项目和技术创新扶持资金支持,落实相应政策吸引人才聚集,引导企业、科研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和引进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快碳排放资产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由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高端特色智库。加强能源和碳达峰专业知识培训,积极开展针对政府、企业、各类机构相关人员的碳达峰碳中和知识普及。(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七)营造低碳生活新风尚。

  着力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市人民自觉行动。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施全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行动,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强化全民节能低碳环保和资源能源环境国情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科普产品供给,将绿色低碳理念有机融入文艺作品,制作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科学知识进学校、进课堂,鼓励学校推出气候变化特色精品课程,定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进社区、进园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局)

  2.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绿色消费,出台绿色消费鼓励引导政策,鼓励居民优先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及购买环保服务力度,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推行使用循环再生办公用品和无纸化办公等绿色办公方式。开展绿色生活示范创建工作,创建一批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酒店、绿色商场等,评选宣传一批优秀示范典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市商务局、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府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3.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提升全面绿色创新发展水平。探索建立重点用能单位全面碳排放核算管理体系,深入研究企业节能降碳路径,制定“一企一策”专项工作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统计局、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4.积极发挥碳普惠机制作用。基于海南省碳普惠机制,研究制定系统科学、开放融合且符合琼海生态产品特点的碳普惠机制。实施低碳产品惠民政策,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节能产品,大力支持和引导共享经济发展。推广低碳旅游,制定发布绿色旅游公约和消费指南,鼓励消费者旅行自带洗漱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日用品。探索建立个人碳积分账户、制定出台碳积分制度、搭建碳普惠平台并实现与海南省碳普惠平台串联,逐步构建吸引力强、全民参与且持续运营的碳普惠体系。(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八)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平台作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1.深化国际合作。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的平台窗口作用,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低碳领域科学研发、产业创新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聚集气候应对创新技术,通过高端交流活动与发展中国家深度链接与合作。积极承办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金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全球碳中和主题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推进区域合作。深化与省内外城市、机构、企业、院校、基金组织之间的合作联系,加强低碳技术联合创新,拓展低碳产业项目合作,推动绿色金融、节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成果落地。加强区域联动,深化产业耦合协同发展和园区共建,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抱团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建设,推动城市间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式互利合作。(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四、专项工程

  (一)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工程。

  推动琼海区域电网工程建设,以数字电网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关键载体,打造了覆盖发输变配用等电力生产消费全环节的平台型的数字电网。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指引,全力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大力实施乡村电气化建设项目,全面建成琼海现代农村电网综合示范区。全面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广“互联网+”供电服务。全面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广“互联网+”供电服务。重点推进琼海110千伏东太输变电新建工程、铺仔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联先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嘉积110kV变电站#1、#2主变增容工程、椰林110kV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东红站110kV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福田110kV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220千伏塔洋变电站扩建工程、220千伏朝阳输变电新建工程、海南三亚-海口东500千伏(琼海段)线路新建工程等工程建设,实施低压、中压配电网升级改造、配电台区智能化建设。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加强有源配电网规划设计和运行研究,合理确定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能力。加强配电网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满足分布式清洁能源并网和多元负荷用电需要。做好并网型微电网接入服务,发挥微电网就地消纳分布式电源、集成优化供需资源作用。积极推进电力需求响应,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效。〔牵头单位:琼海供电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镇(区)政府〕

  (二)零碳示范区域创建引领工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推进,努力把博鳌镇打造成零碳小镇海南样板。博鳌镇区全部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完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分布式能源等绿色低碳基础设施,着力发展绿色交通,提升环境容貌,推进绿色游憩空间建设,打造多个绿色低碳社区。重点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低碳、零碳建筑,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绿色施工管理,创建一批节约型工地,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融合发展。

  加快完善博鳌零碳示范区建设,落实好《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实施方案》各项要求,高质量完成园林景观生态低碳化、建筑绿色化、可再生能源利用等8个方面19个子项目的建设,利用三年时间,按照“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目标,多维度对标对表国际一流指标,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将博鳌零碳示范区打造成为省部共建的全国性示范项目和具有国际引领示范作用的零碳绿色发展标杆,全面提升东屿岛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非正式、舒适、和谐、绿色、高效的国际会议要求。

  推进会山镇加略村打造“零碳先行示范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及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开展农村绿色低碳村庄建设,积极示范推广农房节能改造、高效低排放炉具、太阳能光伏路灯,实施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进一步扩大光伏产业项目规模,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沼渣沼液高质利用,加快提升农村零碳排放发展动能。〔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镇(区)政府〕

  (三)热带海岛绿色建筑探索工程。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的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在政府投资或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中,率先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全面应用。深入拓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大力发展光伏瓦、光伏幕墙等建材型光伏技术在城镇建筑中的一体化应用,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探索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项目示范。鼓励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手段,统筹推进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进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电气照明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等设施能效提升。强化公共建筑低碳运行监管体系建设,分步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利用能源和信息技术,将能源网、物联网及互联网智能集成,实施建筑能耗测评标识和建筑能耗限额管理。(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禁售燃油汽车垒土筑基工程。

  着力解决充电不便问题,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遵循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边缘地区、从城市优先发展区域向一般区域推进的原则,逐步加密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商场、超市、宾馆、商务楼宇、公共文体场馆、旅游集散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公共文化旅游娱乐休闲场所停车场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拥有停车场的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建设充电设施。落实海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重点推进城市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业部门与有资质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合作在小区公共停车位建设充电设施,鼓励拥有专用固定车位的居民自建自管充电设施。积极布局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重要县乡道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位建设快速充电站。健全完善全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监控与服务平台管理体制。到2025年,全市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车桩比例确保小于2.5﹕1,公共充电桩方面小于7﹕1,充电网络平均服务半径力争小于1公里。〔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府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五)海洋蓝碳生态系统建设工程。

  积极配合做好海南省蓝碳资源调查统计。以海岸线为轴,统筹海岸线两侧功能和保护需求,实施岸段分类管控,科学规划生态廊道、生态湿地、生态缓冲带等生态功能设施。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范围内全面禁止实施围填海,将自然海岸线保护纳入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实施“一湾一策”精准治理,以海湾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加快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恢复被破坏的海域岸线自然生态和风貌,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红树林湿地常态化监测和保护,对红树林及湿地生态系统等因子的实时动态监测。加快落实海草床、珊瑚礁、海藻场等海洋生态系统修复试点工程,加大麒麟菜等重要海洋生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在长坡、潭门等海域投放对海水水质起净化作用的贝、藻类,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六)全面深入实施全市禁塑工程。

  严格落实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各项工作部署,将党政机关办公区、学校校园、医院院区、农贸市场、商铺、饭店等区域列为禁塑重点区域,加强宣传和监管,全面禁止使用(含提供使用)列入禁塑名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鼓励食堂使用自带餐具和可重复利用餐具,鼓励学校、医院、商铺、饭店提供可重复使用购物袋或自带购物袋使用,切实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的使用数量。加强可循环、易回收、生物降解材料替代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应。大力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袋以及纸制品、植物纤维制品等非塑制品和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五、政策保障

  (一)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

  持续健全各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系统,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推广碳排放实测技术成果,加快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中的应用。打造琼海市综合性碳排放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统计、生态环境、能源监测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衔接、共享及协同机制,实现智慧控碳。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1000吨标准煤(等价值,下同)的存量用能单位和在建、拟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准煤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纳入碳排放动态评估管理范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法规规章标准。

  加速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推动节约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定修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海南省标准基础上,推动制定更加严格的产品能耗限额、建筑能耗限额、设备能效等级等指标。(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商务局、市司法局、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支持政策。

  全面落实国家和海南省碳达峰碳中和有关财税、价格、金融政策。统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行动、重大示范和重大工程。完善绿色产品推广和消费政策。强化税收政策绿色低碳导向,全面落实国家、省对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针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加快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碳排放权、用能权抵押贷款产品。拓宽绿色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等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各类绿色发展产业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国际资金和境外投资者参与气候投融资活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琼海供电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立市场化机制。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用能权、绿电市场等进行交易。鼓励支持重点排放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培育壮大能源管理、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等服务产业,进一步推进节能咨询、诊断等市场化服务,建立市场化减碳模式。利用好相关自然资源,开发碳汇、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健全琼海市碳达峰工作机制,建立琼海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统筹推进碳达峰工作研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市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各领域碳达峰相关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碳达峰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出台相关政策,统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责任落实。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要围绕达峰目标做好目标责任分解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政治责任,着力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各相关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个人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参与或配合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合力推进琼海早日实现碳达峰。

  (三)严格监督考核。

  依照有关规定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内容。各部门每年将推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开展碳达峰实施情况评估,科学评估工作进展与成效。编制碳达峰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方案,依照有关规定将重点行业与区域碳达峰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建立有力有效的监督落实机制。

  (四)加强能力建设。

  各领域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应强化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强化管理能力,定期开展专项培训,鼓励开展以“双碳”为主题的培训考察、交流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鼓励重点排放领域、重点排放企业开展达峰目标和路径研究,强化“双碳”相关专业智库建设,研究建立“双碳”专家库,持续加强“双碳”实现技术支撑力量。

  (五)加大项目支撑。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项目库。将重大项目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实施主体、责任单位和推进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行业和企业开展相关项目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建立重大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分年度更新项目库,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滚动发展态势,有力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同地区相关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海南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海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发布《海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2023年版)》的函
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条例 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南省城乡自建房施工安全技术导则》等4个导则的通知
同专业相关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清洁取暖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太仓市中心城区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通行管理的通告
襄阳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清远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的通知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2024年度清远市属、清远高新区、清城区、广清产业园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名单的通知
同行业相关
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清洁取暖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太仓市中心城区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通行管理的通告
襄阳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清远市“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的通知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清远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2024年度清远市属、清远高新区、清城区、广清产业园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