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的矛盾是什么?站在世界风能发展的高度来研究中国风电发展的目标、技术路线、设备质量、技术创新、并网和谐发展、产业国际化、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十三对"矛盾",急需找到解决方案。”在日前举行的201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中国风能协会会长贺德馨表示。10月31日,在埃及开罗的第10届世界风能大会上,贺德馨刚刚当选为国际风能协会主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安装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600万千瓦,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目前,中国风电设备研制能力大幅度提高。1.5兆瓦与3.0兆瓦机组实现规模化生产,5兆瓦风电机组已经下线,6兆瓦以上机组正在研发。同时,在大规模发展风电带来并网问题和风电设备的可靠性问题上也开始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加强了能力建设。 “为此,我们要努力完成从风能大国向风能强国,从风能制造到风能创造,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贺德馨说。 第一是水平轴风电机组与垂直轴风电机组。就大型风机而言,水平轴机组相对成熟。垂直型机组没有解决好动力稳定性问题,效率也偏低,目前主要是在中小型风电机组中使用。 第二是双馈跟直驱型风电机组。中国直驱型的比例在上升,去年达到22%,差不多相当于国际上的18%。 第三是兆瓦级风电机组与多兆瓦风电机组。国内90%机型是1~1.5兆瓦,国际上是83%。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研发6兆瓦风机与7兆瓦以上风机概念的设计。1.5~2.5兆瓦风电机组是陆上风电场的主流机型,3~5兆瓦风电机组适用于近海风电场,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适用于深海风电场。多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会带来风电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如超导技术等。 第四是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是风电发展的一个方向。整个欧盟的海上风电的比例较大,这提示我国研究、示范、积极稳妥发展海上风电。 第五是集中式风电场与分布式风电场的矛盾。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高电压、远距离输送。在风能资源欠丰富和靠近负荷中心的低风速地区以及复杂地形地区可以发布分布式风电场,在当地消纳。现在应该集中与分布并举。建设电网友好型的风电场和风电友好型的电力系统。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规模化储能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运行实时调度和控制管理技术,建设特高压智能化电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风电的优化配置和消纳。 第六是风电和环境的矛盾。开发风电机组低碳制造技术,将风电场建设与环境融合在一起考虑。 第七是风能与其他能源的矛盾。风电要有序发展,多能互补发电系统是解决风电随机性、波动性和不可控制的一种措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中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规模化风光储发电系统以及风电与抽水蓄能互补系统也都在示范。 第八是风电技术和风电产业的关系。风电产业是综合性很强的高科技产业,要依靠技术进步才可以健康、持续发展,要多关注制造技术,要特别加强风电机组抗疲劳制造技术以及安装、运行和维护技术。 第九是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中国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坚持自主创新。同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十是处理好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风能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工程技术。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加强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真正做到风电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 第十一是发展机制要做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从去年开始,我国新成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型试验平台,开展前沿关键技术的研究。这是提高创新能力技术和水平,促进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之源。根据发展需要,构建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工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要特别重视创新型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的培养。 第十二是标准规范和因地制宜的关系。建立健全风电设备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是风电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完善标准化体系,另一方面要针对中国气候和地理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地研究标准的差异化。 第十三是科技投入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多元科技投入机制。这几年“863”、“973”项目有几亿元投资在风电上,要得到很好的回报,需要建立客观、公正的风力发电评价体系,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中国风电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贺德馨表示,风能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法律、技术、产业、金融、教育、社会等方面,应用科学发展观对我国风电技术发展战略和路线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风能产业技术路线图,实现可持续发展。
|
前一篇: 环境时评:空气质量数据该看谁的脸色
后一篇: 空气指标事小 政府公信事大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