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安全防火与节能如何兼得
近些年,高层建筑安全问题成为行业内热门的话题,此话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起,这虽然证明的了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步提高,但同时也突出了许多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城市生活、工作的空间越来越小,高层建筑安全问题难防、建筑节能与防火安全的矛盾等等。
深圳超高层激增,火患突出 那么,以深圳市举例,在最近报道里,号称打造“中国最高住宅”的福田车公庙片区东海商务中心,最高一栋公寓塔楼将突破300米。位于福田区新沙路与新沙街交汇处的君临天下(国都高尔夫三期),共48层高168米的住宅。与君临天下南北呼应的宏欣豪园,位于福田区新洲石厦北,拟建设5栋140米高43层的超高层住宅楼。位于罗湖文锦北路的德弘天下华府,有8栋49~52层的超高层住宅。位于罗湖莲塘的兰亭国际名园,有2栋50层高的住宅楼等等。 超高层的破土动工意味着此类建筑有着高于普通建筑的成本和更大的安全隐患。因为社会的发展,许多城市开始比拼高层建筑,有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意思。然而,在城市高层建筑建设突飞猛进、高楼大厦不断涌现之时,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与火灾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沈阳皇朝万鑫大厦“2·3”火灾、“11·15”上海胶州路特大火灾事故、央视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大火等。在探究这些火灾的原因时,人们往往把目光放在具有建筑节能功效的外墙保温材料、铝塑复合板的可燃性上,忽视了烈火浓烟蔓延的通道——建筑门窗、幕墙。从上述三起火灾来看,火灾暴露出高层建筑节能与防火安全的矛盾日益突出,二者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发展,法规需完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这一章节里,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对建筑外墙提出合理的耐火要求,也没有任何消防产品应用在外墙方面的指导。我国近年来相继修订并出台了相关的建筑节能规范,对建筑外墙保温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按照规范划分的区域:在严寒(以哈尔滨为代表地区)、寒冷(以北京为代表地区)、冬冷夏热(以上海为代表地区)地区对建筑墙体、幕墙、外窗均有保温隔热的要求,因此,燃烧值极高、蔓延速度极快的外墙聚苯保温板被大面积使用。 其实,金属幕墙内部也填充了大量的该类保温材料,尤其是在金属幕墙中广泛采用的复合铝塑板,其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聚乙烯塑料为芯材,板缝之间的泡沫填充棒、填缝硅酮密封胶均为有机可燃物。从而使得外墙及装饰成为易燃的外衣,一旦发生,火灾大火往往以被破坏的外窗作为引火通道,向室内蔓延,进一步引燃室内可燃物,蔓延至整个建筑。火灾过后,整个建筑就剩下不燃的主体框架结构了。我国近期发生的几起重大火灾都与上述情况有关。 高层建筑的保温与防火 保温同防火总是一对技术矛盾体,当把一种材料制成防火材料时,其保温性能可能会大幅度下降。另外,大量使用这种材料要考虑国情,兼顾经济性,近期完全杜绝这种材料的使用是有困难的。因此,在现有情况下,如何保障高层建筑的保温性能又提高建筑的防火安全等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相关人员应认真研究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灭火、防火及救援技战术。 一些重大火灾多数是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火灾具有保温材料易被引燃、火灾蔓延速度快、火灾从外墙向室内蔓延、易形成立体火灾、易危及临近建筑物等特点。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此类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火灾基本上是不可控的,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及群死群伤事件。而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铺开,外墙保温材料已在我国建筑上大面积使用。在国家节能标准的要求下,人们如果不能严格控制易燃可燃保温材料的使用,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火灾隐患,例如央视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大火、上海“11·15”胶州路高层住宅楼火灾、沈阳皇朝万鑫大厦“2·3”火灾,都暴露出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外墙外保温系统火灾的高危性、提高材料及系统的防火性能、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防患于未然。传统的高层建筑火灾,主要是限于建筑内部防火防烟分区内的局部火灾,战术应用上以内攻为主,在着火楼层上层或下一层设防,防止建筑内部产生烟囱效应、产生内部立体燃烧,此类火灾多是“从里向外”蔓延。与此不同的是,外墙外保温系统火灾则是“从外向里”燃烧。这类火灾以前没有遇到过,也没有研究过。 客观上讲,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外墙应具有相应的耐火极限,但是,由于规范的滞后,在国家大力推行建筑外墙保温的节能举措之时,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对外墙外保温材料燃烧陷于“不设防”的境地。此外,举高消防车工作高度有限,行车时加上到场展开工作的时间,赶不上外墙火灾的蔓延速度。原本高层建筑火灾模式多变就是世界各国消防的难题,外墙外保温材料更是使之难上加难。因此,认真研究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灭火、防火及救援技战术已迫在眉睫。目前,在技术手段上应针对不同建筑的防火等级、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使用状况和我国的国情、外墙保温材料的产业技术现状,在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减排之时,应该采取多种技术组合的方式,从而达到相应的防火安全等级。 |
前一篇: 多车企研发车载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预防事故
后一篇: 现行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十大弊端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