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历来是一年中事故防范压力最大的时期。据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至2020年发生的70起重特大事故中,有21起发生在四季度,占比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临近年终岁尾,生产经营进入旺季,抢进度、赶工期造成超负荷生产经营建设的情况多发。另一方面,近年来冬季极端天气多发易发,大风、强雾、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都会对生产安全造成影响。此外,岁末年初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多,交通运输繁忙,文旅活动活跃,给公共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ehs.cn 与往年相比,今年又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点。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企业加快生产弥补前三年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心情极为迫切,但又因经营困难,影响了新改扩建项目的进度,甚至可能会影响安全投入。经营决策、生产状态甚至是员工情绪都可能给安全生产带来风险。 梳理前三个季度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情况,也印证了记者的分析。尽管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但是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重特大事故出现的行业领域和地区省份都有所增加,这些都给安全生产工作敲响了警钟。 今年四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如何,各地又采取了哪些防范举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中部某省进行调研采访。令人欣慰的是,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的扎实推进,让不少地方和单位有了安全“底气”。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无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不同层级的安全监管人员,都非常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短期治标、制度治本、文化治根”“短期靠运气、中期靠管理、长期靠文化”“近几年最大的收获是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优先’成为了全公司统一的价值观念、统一的行动规范”……金句频出的背后,是各方对事故风险可防可控、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的信心。 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挑战超乎想象。企业普遍反映当前生产经营存在较大困难,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出口又面临较为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产品价格低迷。同时,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新改扩建项目进度比预期要慢,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一家民营铁矿(以下简称A企业)的生产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市场需求和政策调整影响,今年铁精粉价格跌宕起伏,目前一吨800多元,原矿开采每吨利润不到50元。该企业生产规模为35万吨/年,今年前三个季度生产了22万吨,一直没有达产。该地区另一家国营铁矿(以下简称B企业)的日子也差不多,该企业铁精粉年产能120万吨,2021年生产了88万吨,2022年生产了96万吨,今年计划生产115万吨。 位于另一个地市的一家有机硅生产企业(以下简称C企业),有4类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然而就是这些拥有定价权的产品,今年前三个季度市场价格大约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企业只能以较低的生产量维持不停机。“今年确实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压力。我们这个领域很多企业都关门了,所幸市场行情8月底回暖了。”C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正在转型升级,投资30亿元建设新生产线,将产品从工业级升级为电子级。新产品产能的一半将提供给同一园区的下游企业,而这家下游企业年底即将投产,C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新生产线投产。 D企业是国内著名的瓦楞纸生产企业,年产能200万吨,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以上。D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据他们了解,今年无论是同行还是上下游企业,受经济形势和出口影响,生产经营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今年上半年,瓦楞纸市场价格同比下降近20%,创五年来新低,该企业也曾因“面临原辅材料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持续不断加大的压力”而部分停机。 记者走访的一家医药化工企业(以下简称E企业)因其产品市场壁垒高、专业性强,核心业务非常稳健。2020年至2022年,该企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60亿元、70亿元,今年更是有望突破80亿元。不过,记者在查阅该企业信息时发现,今年8月该企业所在集团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因故被立案调查,E企业总裁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当前正值医药领域反贪风暴驶向深水区阶段,该企业还被媒体曝出曾有商业贿赂等违规行为,这些负面信息是否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也令人忧虑。 安全生产就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虽然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但记者所到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不管经营情况如何困难,安全生产都必须保障。 A企业2020年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企业安全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两年企业陆续投入了434万元进行重大隐患整改,主要包括主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的改造,以及更换人车等。 无人化少人化是当前各个企业探索的一个方向。C企业投入1亿元,启动智能中央控制室及储罐区改造项目,将视频监控系统、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双重预防机制系统等实施“一体化联动”。目前,各车间除了正常的安全巡检、设备维修等,无需人员在现场操作,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作为企业的“中枢大脑”,智能中央控制室指挥和控制公司的生产运行情况,也是生产过程中为数不多的人员密集区域。该企业中控室原来设在生产装置区,后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重新盖了一栋防爆级的新中控室,2022年10月建成投用。 D企业则投入近2亿元建设全自动化立体成品仓库。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产品是纸制品,最怕着火。过去,出厂的纸筒是用柴油机车运至平层仓库,安全风险大、产品保存经济性不高。现在建设了全自动化仓库,每一个存储仓位都布设有热感应装置和消防喷淋设备。一旦纸筒的温度达到报警阈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消防喷淋装备同时联动启动,从而实现“事前预防”“精准灭火”。此外,该企业还建设了原料仓库,将原来露天存放的原料(主要是废纸)归仓储存。 D企业的负责人感慨:“现在确实挺难的,越是难就越要锻炼企业的生存能力。安全生产就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存能力,现在是危也是机,确保安全生产、企业生存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在市场上才能更有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只有安全,才能走得更远!花在安全投入上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 F企业是2019年12月落户当地的农药生产企业,涉及硝化和重氮化两种危险化工工艺。在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2021年该企业选择了两种农药生产中的重氮化反应工艺和硝化反应工艺进行微通道全流程全自动化工艺变更试点。 记者参观了重氮化微通道反应器所在车间。该公司总工程师介绍,与传统的釜式反应相比,微通道反应器的设备体积由反应釜的3000升减小为现在的0.5升,持液量不足500毫升,反应通道最大直径不超过3毫米,反应时间也由釜式反应的12小时缩短为3秒钟。如果发生意外,传统反应釜爆炸相当于一枚炸弹的威力,而微通道生产线爆炸就像是点了一个鞭炮。整个反应过程平稳、连续、全自动化,大幅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仅微通道建设一项,公司从研发、中试到生产,就投入了1500万元。”不过企业尝到了微通道反应试点的甜头后,便迅速在其他生产线进行复制,目前全公司已有5条微通道生产线稳定运行。 最大的心愿是同样的事故不再发生 记者走访的这些高危企业负责人对本行业的事故,甚至自己企业发生的事故并不讳言,而是很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企业是如何吸取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 B企业于2022年底创建了顶帮板巡查App管理制度。据介绍,2022年该企业曾发生过一起顶板事故,事发后企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并认真反思顶板管理存在的漏洞。在此基础上,该企业建设了顶帮板巡查系统,对所有顶帮板安全情况进行鉴定,实行分级管理,在顶帮板巡查点位设立二维码,要求“每天所有掌子面检查全覆盖”,相关人员必须现场确认安全情况后通过巡查App扫码上传巡查情况,形成管理台账。企业安全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上墙的管理台账和管理系统手机端,用这位负责人的权限可以看到每天各个巡查点位的检查记录和隐患排查整改情况。“非煤矿山事故中,顶板事故能占到70%,管住顶板,就能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B企业目前还在大力推进机械化,在班前会开展手指口述规范化管理,并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安全纠偏系统”,如通过视频监控检查发现安全帽佩戴异常情况等。 与C企业一墙之隔的分公司曾于2020年发生过一起较大事故。其所在县因接连发生两起危化企业较大事故,被应急管理部纳入提级管理“开小灶”督导地区,被省安委会纳入专项督导地区。这起事故发生在转产阶段,其实在事发前三天就已经出现了异常情况,工作人员也一直在处理,但因当时对相关物质特性认知不清,没有有效控制设备温度,最终发生了爆炸。 如今,发生事故的子公司已经不存在了,人员和设备都纳入了C企业的管理。事故发生后,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包括对所有设备工艺进行了安全设施设计诊断,全面复盘整改。特别是对直接造成事故的异常工况处理问题,该企业非常重视,于2021年专门出台了《异常工况应急处理授权管理制度》,并先后两次进行修订,最新一次修订文件于今年9月生效。制度强调“以人为本,安全优先”原则,一旦出现异常工况,操作工必须在采取处置措施的同时马上向上级报告,涉及安全问题的还需同时报告企业安全部和安全总监。 “事故发生时,安全部负责人是我师傅,我跟着去处理的事故。看到那个惨烈的场面,我非常非常内疚和自责,大概有三四个月严重失眠。我经常想,如果我们当时工作再主动一点、细致一点,是不是就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事发后没多久,我师傅就辞职走了,我接替了他的岗位。在工作中我还是会常常想起那起事故,并不断反问自己:如果现在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能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有漏洞,可能在哪里,怎么改进?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同样的事故不再发生,希望自己能担好这副重担。”企业安全部负责人是位1984年的小伙子,他说,对于安全,自己不敢有片刻的松懈。 在造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是个容易出现群死群伤的风险点。今年8月安徽安庆市某纸业公司就发生了一起有限空间中毒事故,造成2死1伤。D企业吸取同行业事故教训,探索利用AI技术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这也是企业所在省应急管理厅造纸行业纸浆塔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试点项目。 在D企业,每天都有近5000吨废弃纸经净化、打浆,在造纸车间内“瘦身”为高强瓦楞纸。该企业现有纸浆塔12个,每个塔的容量是2000立方米,直径大约6米。“纸浆塔是典型的有限空间,其日常清洗、检修和维护等作业,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丝毫不能放松。”企业安全部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高纸浆塔清洗和检维修作业规范化水平,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特别是盲目施救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的风险,D公司组织全员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严格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实行“一作业一授权”式的管理。 在纸浆塔附近的建筑外墙上,装有一个视频监控探头,探头对准纸浆塔的出入口。该企业安全部负责人解释,探头起两个作用,一个是监控纸浆塔出入口开闭状态,在没有作业审批的情况下如果监测到入口开启,平台就会报警。另一个作用是,一旦作业人员进入监控范围,AI人脸识别功能将作业人员与系统内的作业许可数据进行比对,如果是“未授权”人员,系统将报警,并语音驱赶作业人员离开。 短期治标,管理治本,文化治根 当记者问到C企业负责人,经过“开小灶”督导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安全意识的增强。 企业重塑了组织管理架构,主要负责人、常务副总、分管生产副总、分管设备仪表副总均具有化工专业背景和大型化工企业工作经验。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及各业务板块分管负责人都参与值班,深入一线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企业还以车间为单位,推行五大员管理模式——每个车间配备生产主任、工艺主任、设备主任、安全主任、环保主任,建立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工作专业细化,严格考核,重奖重罚,层层压实责任。 此外,企业特别重视安全培训。组织企业工艺、设备、仪表自动化和安全管理人员给全体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开通“全员本安在线培训平台”,安全部每月制定培训计划,全体员工在线参加培训并考试。针对一些老员工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利用成人高考、脱产进修等方式帮助其提升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 “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成为全员的共识。”企业负责人讲了近期发生的一个例子,一位员工在日常巡检中发现反应釜两个测温设备的温度值都没有变化,感觉不太正常,就马上用手动测温枪进行检测,发现设备已经过热了,而两个测温设备恰好又同时发生了故障。这位员工立即启动了应急程序,妥善进行了处置。 记者在C企业采访期间还从公司隐患监控系统看到了另一个隐患消除的过程:10:07,一位员工通过系统拍摄上报“五楼尾气管道静电铜片缺失”的隐患;10:13,相关责任人完成整改并上传了整改后的图片。记者在系统中看到,今年以来,公司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4273个,通过实行溯源分析、限期整改、闭环管理,整改率达99%。 记者也向E企业董事长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这位68岁的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最大的收获是安全文化建设,即让“安全优先”成为了全公司统一的价值观念、统一的行动规范。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和培训,不断地统一员工的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样公司上下也要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我虽然是企业的董事长,但行为规范我也要遵守。比如有些地方我想进也不能随便进,需要向安环部门打申请,在他们的看护下才能进去”。 E企业董事长介绍,2017年这家企业曾经发生过一次火情。一个新产品生产过程中有甲苯逸出,遇静电起火。当时在场的都是老师傅,也都参加了公司的应急抢险培训,但是遇到起火,还是很慌,拿起灭火器就喷。结果喷射出的干粉导致试剂喷溅,造成火势加剧,整个车间都烧毁了。事后反思,培训听过和实际会做是有差距的。他们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重新改进工艺,不让甲苯在生产过程中停留太长时间,从源头降低风险。二是加强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应急培训。“实验室里化学试剂多,用灭火毯灭火才是首选。但使用灭火毯灭火需要靠近火源,看起来比较危险,演练时部分员工不敢靠近。那我就第一个上。”董事长顺利把火扑灭后,管理干部轮番上阵,员工逐一上前,大家都亲手灭一次火,克服了畏惧心理。 “发展得益于创新,创新伴随着风险,我们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安全。”该公司安环部负责人介绍,公司研发了一种新的药剂,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剧毒化学品,他们出于安全考虑,要求研发部门更改工艺路线。尽管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成本,但是公司依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领导重视,开展安全工作就有了巨大的推动力。”该公司安环部负责人说,无论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还是安全管理部组织排查隐患,董事长都亲自督导隐患整改工作。在今年开展的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中,企业自查出的6条重大安全隐患,均已顺利完成整改。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经过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的扎实推进,他们对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是有“底气”的,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安全文化培育上,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当地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A企业和B企业所在县是矿业大县,也是全国百强县,在县应急管理局非煤矿山股工作了近二十年的G队长开玩笑说,一个企业出不出事故“短期靠运气,中期靠管理,长期靠文化”。该省应急管理厅主要负责人则强调,坚持把事前防范作为应急管理最高价值,让所有的“遇见”都被“预见”,提高“应”的能力,减少“急”的概率。他强调文化应急的治理思维,认为短期治标,制度治本,文化治根,以“不急”应急实现应急“不急”。 记者手记:人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我是1970年的,在这儿,我就算年轻的技术干部了。”一家民营铁矿安全总监的话让记者吃了一惊。不过,他的话很快在当地县应急管理局得到了印证。在以高危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人才匮乏问题比较普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线工人“老”。这家民营企业所在地虽然是全国百强县,但一线矿工主要以当地人为主。加之,企业地方偏、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这样的条件如今很难招到年轻的工人。记者采访的企业表示,现在一线矿工以45岁以上的为主。而我国规定,井下矿工到了55岁就必须退休。这些人退休了,一线矿工就面临着断档。一些企业推行机械化智能化面临着两难境地,现在推,老工人文化水平低,不适应机械化生产,“设备搞不来”;现在不推,不能尽快实现“机械化换人”转型,几年之后可能生产都难以为继。 技术骨干缺。当地县应急管理局的同志介绍,企业缺少技术骨干的问题也很突出。当地是个县级单位,薪资水平没啥竞争力,不少企业的技术骨干,特别是年轻人都被外地企业挖走了。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是被一家上市公司以45万元年薪挖到贵州去当技术总监了,还有一个更夸张,被以150万元年薪挖到非洲开矿去了。剩下挖不走的往往就是年纪比较大的,他们希望留在本地照顾家庭、退休养老,所以那位1970年出生的安全总监确实算当地相对“年轻”的企业技术管理干部。 记者在另一个地市采访时发现,危化领域的情况更为严重。化工生产的特殊性,让危化企业培养一个成熟的技术工人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如今化工园区规模化、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思路让同一个产品领域的企业集中。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投产企业增加,一些地方的人才储备又支撑不了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密集涌入,企业之间挖人问题特别严重。该市应急管理局分管危化领域的副局长告诉记者,甚至有后来的企业用同样岗位双倍年薪“精准”挖人,已经“挖”到影响人家原来企业的正常运转了,急得他几次在会上“敲打”那些挖人的企业,请他们手下留情。有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想培养自己的技术干部,也要先签学成后必须为企业服务若干年的承诺书后再送人去学习,生怕培养半天“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上文提到的矿业大县应急管理局今年5月面向全社会招聘安全生产技术专家,给出的待遇是税前十万元年薪(在当地算中上水平)。然而应者寥寥,县局把招聘延期到8月中旬,也没有招到合适的人。 监管干部“苦”。个别地区政府安全监管干部压力大、士气低,精神状态堪忧。一位县应急管理局同志和记者聊起他因事故背的处分,觉得很委屈。没去检查出事故,失职;去检查出事故,渎职,这是安全监管干部的“原罪”。同样都是亡人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高危行业领域和发生在工贸领域,对于政府监管人员的追责处理力度也不一样。只要出事故、背处分,至少三五年没有评优提拔的机会了。人的职业生涯有多少个三五年?可事故的发生确实又有偶然性。 工作压力有多大呢?这位同志告诉记者,因为当地是矿业大县,安全监管压力非常大,以去年为例,国家、省、市三级检查有15次,某个层级的上级机关光“挂网”的正式文件就有376件,同时工作群里几天就有一个任务布置或工作提醒。这些全部都要一一落实回应,闭环管理。他说:“工作我完全不想搞创新,能把这些布置的任务都落实了就很不容易了。有时候我真的没办法,只能把这些微信群的工作通知改改措辞转到企业群里,也算是落实留痕了。可这管什么用呢?” “我们一位副局长原来是市委督查室的,刚来一个多月,分管领域出了一起事故,背了一个党内警告处分。他自己说,我以前追究别人的责任觉得很理直气壮,现在被追究责任咋觉得这么冤。很多人都想调到其他部门去。”
|
后一篇: 准备好了吗?带你体验消防达人的一天!
路过 |
雷人 |
握手 |
鲜花 |
鸡蛋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