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综合资讯 > 10年节能减排发展 造就转型经济之路

10年节能减排发展 造就转型经济之路

2012-9-18 09:24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2075 | 评论: 0 | 来自: 中国环境报
摘要:10年来的节能减排实践加深了这样一种认知:环境保护和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情况下,能耗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实现下降.
  10年来的节能减排实践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环境保护不仅不会影响发展,反而能够优化经济发展,从“快字当头”转为“好字优先”,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国发展中面临两大矛盾: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靠发展;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则靠科学发展。

  发展和科学发展,两字之差,境界迥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这一个10年开始时,节能减排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不小。

  2003年,我国成为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和氧化铝消耗国,水泥总量中75%以上是立窑等落后工艺生产的,大量立窑水泥企业石灰石矿资源利用率只有40%,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不转变发展方式、不加快调整结构、不进行污染减排,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一个关键环节在于,能否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消耗资源多,产生污染大,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矛盾尖锐。科学发展就是消耗资源越少越好,产生污染越小越好,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总括起来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

  作为约束性指标的节能减排,将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上来,为转方式、调结构和解决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问题提供了有效抓手。

  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严格审批各类建设项目,提高了电力、钢铁、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准入门槛,对163件报告书做出暂缓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这一数字是2005年的3.6倍。

  一种担心由此加剧:节能减排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之前和之后的发展雄辩地证明,强化能耗指标,经济依旧可以保持高速增长;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增长后劲更足、能量更大。

  “十五”期间,天津市一枝独秀,以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和能源消耗的低增长,实现了经济总量翻一番,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0年分别削减20%左右。

  为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北京市下大决心促进产业升级,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对首钢实施整体搬迁。仅此一项,对全市经济增速影响达0.4个百分点。

  北京市的一系列大动作获得了回报:在我国大陆GDP质量内涵与排序中排行第一,综合发展指数10年来一直稳居全国首位,成为2011年上半年氮氧化物唯一下降的省份……

  10年来的节能减排实践证明,节能减排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高层次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淘汰落后产能炼铁1.2亿吨、炼钢0.72亿吨、水泥3.7亿吨、平板玻璃4500万重量箱、造纸1130万吨,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10年来的节能减排实践证明,节能减排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有质量的发展。

  污染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2005年相比,2010年,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

  10年来的节能减排实践证明,节能减排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有效益的发展。

  2002年,山东造纸行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到全省工业总排放量的51.4%,但GDP贡献率仅为3.4%。山东省顶住压力,实行大大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行业标准。至2008年,造纸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而产量增加一倍以上,利税增加两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减少58%。

  10年来的节能减排实践证明,节能减排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可持续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取消对200余种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的出口退税,拒批投资近3.2万亿元的“两高一资”等建设项目,不仅没有影响“保增长”大局,反而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节能减排, 转型经济, 十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