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EHS平台! 设为首页 收藏
历届EHS法规峰会
点击查看更多

EHS 新闻

EHS News
当前位置: 中国环境健康安全网 >EHS 动态 > 观点评论 > 螺旋藻重金属超标事件监管遭疑不作为

螺旋藻重金属超标事件监管遭疑不作为

2012-4-9 08:42 | 发布者: EHS最新资讯 | 查看: 1564 | 评论: 0 | 来自: 南方都市报
摘要:近期,有媒体报道,2月底被检测出的铅、砷、汞等重金属超标的国内多家螺旋藻企业,在3月份的检测中除一家之外,又纷纷达标。两次检测结果大相径庭,原因恐怕与多家螺旋藻生产企业在第一次检测遭遇不合格之后,采取进 ...
  近期,有媒体报道,2月底被检测出的铅、砷、汞等重金属超标的国内多家螺旋藻企业,在3月份的检测中除一家之外,又纷纷达标。两次检测结果大相径庭,原因恐怕与多家螺旋藻生产企业在第一次检测遭遇不合格之后,采取进京公关的行为不无关系。记者调查发现,“汤臣倍健”、“清华紫光”、“康特力斯”等螺旋藻“蓝帽”产品,涉嫌铅含量超标。在延伸调查中,一些戴着“蓝帽”的鱼油产品也被发现存在质量隐患。

  按照现代社会人们可接受的观念,企业欺诈固然可恶,但消费者至少还有拒绝的理由和空间,但如果监管者也与之沆瀣一气,那消费者便被彻底逼入了绝境。在现代市场经济领域,企业公关与广告、包装等等行为只要在法律规定范畴,都属于被许可的范围。不过,作为监管者的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在面对企业公关之时,则必须要能够严格恪守检测程序,并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然而,根据媒体的披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检测程序充斥矛盾、标准设立过于宽松、权利责任缺乏对等的监管机构。

  在检测程序方面,首次检测之后,国家食药监局要求下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再次送检。包括北京药品检验所、上海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药品检验所等8家机构以第三方机构的身份进行了第二次抽检。但是,鉴于上述8家检测机构均属于国家食药监局业务指导下的省市药监局直属事业单位,国家食药监局也通过各种项目招标和资金补助的方式,控制着本作为“第三方”的各个检测机构,这也就使得这样的市场平行检测丧失了其意义。

  而在螺旋藻“铅”含量国标的问题上,对于中国国标过低的争论从未真正停止过。有不少质疑者援引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 A )对于铅含量≤0.2ppm认证数据,指出中国目前实行的≤2.0ppm标准是一种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此,有官员回应标准之争上属于“学术探讨范畴”。

  抛开企业宣传,听取权威声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 IH )和国家医学图书馆(N LM )汇总了公开发表的科学论文中对于螺旋藻保健功能的研究之后,最后得出对于螺旋藻的总体评价是:不应推荐螺旋藻具有保健功效。更有不少专家表示,螺旋藻的营养价值相当于普通野菜,蛋白质含量低于牛奶和鸡蛋。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年的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和墨西哥等国家,多数的螺旋藻是作为饲料原料生产的。这也不禁让我们深感被国内企业所神化的螺旋藻,很可能非但无法提供保健功效,反而导致服用者“中毒”。届时,“学术探讨”恐怕便不能成为监管者的挡箭牌了罢。

  就集审批、标准、检测等权力于一身的食药监局来说,巨大的权力背后,却难觅同等的责任。一如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司长童敏接受采访时所表示的:“一旦出了事,第一责任人是企业,第二责任人是地方监管部门,第三责任人才是国家食药监局。”而另一位副司长张晋京也承认,企业质控不严的根源在于“重审批轻监管”。对于监管者而言,审批批文和制订标准的过程,都可以产生收益,但监管却主要是产生支出。不过,如果能够偶尔“敲打”一些已经获得审批资格的企业,公布一些产品不合格的企业名称,那么伴随企业公关而来的收益也自然不少。

  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进京公关的过程中,一些代理中介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报道来看,某些曾在监管机构工作过的人在下海之后,通过自身的“平台”与“人脉”,通过运作,即可打通从样品生产到机构检测,再到申报材料、试制现场核查,直至最后的专家评审等所有环节。包括螺旋藻界的王牌广告词“认准蓝帽子”,这一代表权威认证的标识也并不可靠。

  唯利是图的企业、神通广大的中介与无良的媒体,三者的联姻已经十分可怕,如果原本作为消费者利益扞卫方的监管机构,在企业的公关下趋于“沦陷”,从而不能强化对相关企业生产资格的审批、生产产品的检测,以及对虚假宣传的严惩,那么留给消费者的最终将是一个无力回天的局面。这决不是消费者愿意看到的局面,也不会是监管者所乐见的现实。因此,我们希望监管者能够痛下决心,斩除周身的利益链,做到积极行动,有所作为,最终还消费者一个健康的保健品市场。

如何获得EHS币?

关键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